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及其节电效果
传动机构按照传递能量的方式大致分为机械传动、电力传动和流体传动。液力偶合器属流体传动元件,置于电动机与工作机之间,柔性传递动力,具有改善电动机起动性能、过载保护、功率平衡、无级调速等一般联轴器设有的特点,分为调速型和限矩型两种。近年来,随着电动机调速节能技术的推广普及,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我省水泥机立窑罗茨鼓风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节电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而言,尽管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有其独特的优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但人们对其认识还不足,有关的宣传介绍甚少,为此,本文着重讨论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节电原理和应用。 一、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偶合器主要由泵轮、涡轮、外壳、主轴等构件组成,其输入轴与泵轮联接,输出轴与涡轮联接,泵轮与涡轮叶片间凹腔部分为工作腔,工作液在其...
为中国流体传动与世界同步而努力
分析了目前液压技术的市场发展方向,从该公司液压元件设计、机加工、热处理、元件检测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液压技术发展的难点,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了该公司液压元件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展望了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发展的前景。
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针对如何有效利用再生制动节约能量合理分配各轮再生制动力以及协调再生与摩擦制动的关系等影响混合动力车辆节能效果及制动安全的关键问题以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为原型根据垂直载荷变化、制动安全性、能量再生效率和储能元件充能状态等因素提出了基于后向建模方法的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模型仿真进行验证得到了典型工况下车速与液压蓄能器压力变化、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制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能量再生效率。
数字液压阀及其阀控系统发展和展望
作为液压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元件,液压阀负责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阀因其更容易实现计算机控制而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数字液压阀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通过回顾液压阀的控制方式,讨论了新的液压控制技术在数字阀领域的应用。并以可编程阀控单元为例,说明了广义数字阀的技术特点。最后,对数字阀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模块化、高响应、高效率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基于CAT技术的液压泵性能测试系统
为了准确评估液压泵的性能,为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工艺水平和促进产品升级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提高性能测试的效率和准确度,设计了基于CAT(Computer Aided Testing,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的液压泵性能测试系统。对拖动及调速系统、超载试验系统和阶跃加载系统进行了原理设计和元件选型,继而完成了液压系统的整体原理设计。分别通过LabVIEW软件和工控机、PLC、数据采集卡及各类传感器实现CAT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分析被测泵的效率试验曲线证明该液压泵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CAT技术在液压泵性能测试系统上的应用,提高了试验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测试效率和精度。
高速透气阀开启过程的气动建模与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高速透气阀开启过程中气体的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根据透气阀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提出相应的假设条件,进而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流体力学理论,建立透气阀开启过程的气体流动模型,并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到了油舱容积分别为100m3,1000m3时气体的压力、流速和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气体的流动特性与阀口的流量系数、阀口面积、气体的温度和密度以及绝热指数有关的结论。实验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吻合。
金属薄板冲压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设计了一种用于金属薄板中的冲裁、拉深和弯曲成形的冲床液压系统。系统采用插装阀组,通流能力强,密封性好,能快速适应冲压工艺的调整和转换需要,还能满足某些特殊工况的要求。
缸径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以ZY12000/28/64D型两柱掩护式大缸径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灰箱建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对液压支架液压控制系统的卸载过程进行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并进行分析,得到适当增大控制端面积,可以减小卸载液压冲击。
160kN电镦机液压系统设计分析
分析了大功率柴油机气门结构和毛坯成形特点。针对船用柴油机大型气门毛坯制造用160kN电镦机液压系统,说明了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和控制特点。分析了满足不同型号大功率发动机气门电镦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法和保证措施。
现代传动技术展望
现代传动技术是机电工业的关键基础技术。它主要包括机械传动技术、流体传动技术和电气传动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机械与流体传动技术,其中流体传动技术主要包括利用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和液体动能进行能量传递的液压、气动和液力传动技术。现代传动技术主要承担能量传递、改变运动形态、实现对能量的分配和控制、保证传动精度和效率等功能,它是机电产品向高速化、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轻量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