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变隔振器工作特性的理论分析
阐述了电流变隔振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建立系统的物理杠杆模型,对电流变隔振器的隔振性能作了理论分析与动态仿真,确定了影响其特性的主要因素.从理论的角度证明了电流变隔振器在低、高频段均有良好的隔振效果,能有效地避免系统的共振并降低传递力的幅值,适用于发动机的宽频带振动的隔离.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原理与实验测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汽车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汽车制造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升汽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成了相关机构、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减振器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社磁流变体技术的发展,磁流变减振器得以产生并被应用到汽车设计与制造当中,这一举措有效的推动了汽车舒适性与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滨汉流体方程对其设计原理展开探究,分析其模型与公式,同时利用实验测试验证理论研究成果是否成立。
一种剪切式磁流变车削减振器的设计与减振试验
将智能材料——磁流变液应用于外圆车削振动控制的研究中。针对普通CA6140车床的结构,通过结构设计、磁路设计研制了一种剪切模式的磁流变车削减振器。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车削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减振效果。利用有限元法对减振器的磁路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磁路面积相对初始设计减小24%,使减振器结构更紧凑,且磁场在非磁流变区域的损耗减小,从而提高了减振器的工作效率。建立外圆车削减振试验系统来对磁流变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可以对车削振动进行有效地控制。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的设计及其磁路分析
高温合金叶轮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零件,但高温合金叶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因此针对加工高温合金叶轮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的情况,基于挤压工作模式,设计了一款磁流变弹性体振动抑制阻尼器。并对所设计的磁流变弹性体振动抑制阻尼器的整个磁路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弹性体振动抑制阻尼器的间隙部分磁阻最大,而整个磁流变弹性体振动抑制阻尼器的磁路设计合理,磁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阻尼器具有较大的可调节范围。
自适应磁流变控制系统仿真计算研究
为简化磁流变控制系统并提高其可靠性,该文将压电集能技术与磁流变控制技术相融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磁流变控制系统。根据压电效应原理,压电集能装置可以将被控结构的振动能转化为可驱动磁流变阻尼器工作的电能,且被控结构振动愈大,压电集能装置收集的电能愈多,磁流变阻尼器能够产生的阻尼力也就越大,因此该文提出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结合滨州黄河大桥N26号斜拉索和1个5层隔震结构模型,该文对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推衍,并通过MATLAB仿真对比了不同控制方法下结构的反应。仿真结果说明,所提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多层滑动极板式电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
研制了一种多层滑动极板电流变阻尼器 ,并进行了阻尼器的动态特性实验。基于 Bingham塑性理论 ,提出了一种考虑电流变阻尼器的粘性阻尼和库仑阻尼效应的力学模型 ,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 ,模型参数少的特点。利用阻尼器动态实验数据 ,用参数优化方法对阻尼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 ,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力学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模拟该阻尼器的动态特性
利用ANSYS的磁流变减振器磁路分析
对单级磁路与双级磁路进行分析计算,对比了两种磁路结构的理论计算结果。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结构的活塞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其磁通密度和磁力线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双级磁路结构的磁场分布优于单级磁路,配合其他方式,可大大改善磁流变减振器的磁场分布特性,为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实验研究
针对要求结构紧凑和能量耗散较小的场合,提出一种新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该减振器利用磁性液体的独特性质,依靠液体的粘性阻尼耗散能量,是一种新型吸振装置。利用基于弹性悬臂梁的减振实验,研究多种实验参数对该减振器加于悬臂梁后减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实验中所有频率上对悬臂梁的振动都具有减振作用,而且同一减振器在小于1 Hz的振动频率范围内减振效果最好;实验中同种结构参数的减振器当使用饱和磁化强度为27.01kA/m的磁性液体时达到了最好的减振效果;该减振器对弹性悬臂梁的减振作用分别随着其中永磁体半径和永磁体孔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永磁体与外壳间有一最佳间隙,使其在其它参数相同时对悬臂梁的减振作用达到最大。
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力学特性研究
介绍了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为设计阻尼器时选择正确的工作模式提供了指导。基于Bingham模型,推导平板模型下的阻尼力方程并分析阻尼器结构参数对阻尼性能的影响。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整星隔振平台试验研究
为降低卫星受到的来自于运载火箭的振动和冲击载荷,针对柔性卫星整体隔振,提出一种采用高频解耦型磁流变阻尼器的新型整星隔振平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了新型整星隔振平台、锥壳适配器和模拟卫星,搭建整星隔振系统,进行整星隔振性能试验。对比采用新型整星隔振平台、采用常规磁流变阻尼器隔振平台和采用锥壳适配器时的隔振效果,得到如下结论:新型整星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明显好于使用传统锥壳适配器时的情况;采用高频解耦型阻尼器能帮助隔振平台减小高频传递率,改善高频隔振性能。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