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例GB标准中未于定义的形位公差的探讨
在引进G公司的产品图样中,碰到三个GB标准未于定义的形位公差代号。撰文阐述个人的理解。
实例一:螺孔的oPoM公差
图1为一简化了的机油泵体。
图中4xM6螺孔对平面F位置度代号框格内公差值的后面标注了符号。GB中的意思是要求被测要素实际轮廓不越出形位公差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螺孔是复杂曲面,其形状(中径、螺距、半角)误差由螺纹公差控制。对螺孔而言,小于塞规通端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也毫无意义。鉴于此,图1位置度代号框格下方标注了符号,表示被测要素不是螺孔本身,而是它的指定延伸部分。
形位公差标准宣贯之初,曾强调被测要素意味着当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可以相应放宽形位公差要求,但实践中很少有计算补偿值的。标注公差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能用体现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的综合量规来检查零件的形位误差。
图2:4个5d-M6塞规(控制Φd与M6同轴)和有4x5(d+0.1)孔的模板(控制4孔轴线对A面位置度)。测量时先将4塞规旋入零件螺孔,再将模板套上,要求模板A面与零件F面贴合。注意图1位置度不能是0。否则模板孔直径(轴d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与塞规外圆直径(轴d的最大实体边界)就重合了。
实例二:没有确定旋转轴的全跳动公差
图3为一简化了的水泵叶轮,标注了上平面对下平面F的全跳动。
GB标准中跳动都被定义为零件绕轴线旋转时搭在被测表面上的量表的读数的变化。这些跳动都有确定的旋转轴。
图3跳动时以平面支承平面F,旋转叶轮(旋转轴线不完全固定,在F平面方向上有窜动),量表同时沿叶轮被测平面半径方向移动,读量表示值变化。笔者认为,只要F面平度误差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标注图3全跳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实例三:直跳动公差
图4为一简化了的水泵水封座,标注了水封座孔素线对平面F的直跳动公差。
跳动的确切定义应该是“零件与量表作指定相对运动时量表示值的变动幅度”。全跳动,零件与量表在相对旋转的同时作相对直线移动。如径向全跳动,移动方向平行于旋转轴;端面全跳动,移动方向垂直于旋转轴。
GB标准中旋转圆的圆跳动,只有相对旋转而没有移动。对等地,图4直跳动量表沿垂直于平面F的方向移动而没有旋转。鉴于同样只有一项相对运动,直跳动也可以用符号“h”标注。由于先定义了圆跳动,故人为规定用符号“h”标注圆跳动时无须作特别的说明;用符号/h0标注直跳动,且可能误解时,须在代号框格上方注明被测要素是素线,以区别于圆周的圆跳动。
相关文章
- 2024-08-26电子水平仪测量机床导轨直线度的方法
- 2024-10-16混凝土搅拌棒振子的动力特性分析
- 2024-01-03RBF神经网络在“薄管板”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 2024-01-25电子汽车衡常见故障的分析
- 2024-10-14基于Newmark法的三角形板单元局部效应修正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