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人的影响
通过动物实验,对微波治疗的观察以及对微波作业人员健康的调查,都充分表明微波辐射对生物体有着明显的生理作用。
微波辐射对人休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如果辐射量控制适当,对人体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新陈代谢过程加强,局部营养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的修复种频率和功率密度水平的微波多长时间的辐射会造成某种伤害。除了照射功率密度水平之外,辐射频率也明显地对生理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综述微波辐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所造成的影响。与再生。微波受控照射,可以有选择性地杀灭肿瘤细胞。微波辐射还有止血、消炎、解痉孪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抗电离辐射的能力。这些构成了微波治疗的基础。另一方面,较高强度的微波长期照射人体,又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人体受到微波照射,由于人体与微波相互作用,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微波生物效应。在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方面,可区分为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又称热外效应)。按照物理学上严格的定义,热效应是指微波能量在人体组织中经热化或随机化后产生的影响。而在生物学上,热效应则是指可以观察到体温升高的影响。与此对应,非热效应是指由相干的非热化微波辐射所产生的影响,这类似于人造微波放大器和整流器中所发生的现象。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非热效应指的是,即使微波能量已在人体组织中随机化,但并未观察到体温上升的作用。应该指出,在现有的微波生物医学文献中,一般并没有采用物理学上的严格定义,而认为低电平微波照射引起的生物效应,就是非热效应。实际上,非热效应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热的产生,而是所产生的热量极其微弱,不足以引起人体的感觉反应或者测温仪表指示不出机体温度的升高而已。
应当了解,当微波照射出现生物效应时,并不一定会立刻产生生理伤害。由于辐射具有延迟效应和累积效应,需要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把握说明,某种频率和功率密度水平的微波多长时间的辐射会造成某种伤害。除了照射功率密度水平之外,辐射频率也明显地对生理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综述微波辐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所造成的影响。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人体在反复接受低强度微波辐射的过程中及其以后,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变化,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除了引起神经衰弱症以外,微波辐射最具特征性的是引起植物神经机能素乱。长期的低电平辐射,还可能导致脑生物电流的某些改变。许多研究表明,强度为0.2~10毫瓦/平方厘米的微波辐射,可使动物条件反射功能紊乱,并诱发异常行为。这种紊乱现象可在辐射停止后发生,对狗、大鼠和小鼠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在高强度微波辐射作用下,则可破坏脑细胞,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产生器质性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对微波辐射最敏感的部位,其耐受微波辐射的能力远低于加热的强度。因此,微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非热效应。低强度微波照射时,对神经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发现细胞蛋白质的代谢发生了变化,还发现低频电磁场会于扰钙离子与大脑神经细胞膜的结合。
相关文章
- 2022-08-15HIVERT高压变频器在皮带机上的应用
- 2022-05-25步进式加热炉生产过程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24-08-21基于CAD模型的NURBS形状公差评定
- 2023-12-28航天发射场数字化环境平台建设研究
- 2023-01-12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的嵌入式称重系统的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