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1“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工程实践人才的重大改革计划,旨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1] 。“卓越计划”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2个阶段。校内阶段的培养主要是在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推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卓越计划”实行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两段制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3+1”模式(4年制),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硕士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立了由通识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占全课程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课程设置模块化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化,学校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将基础实验室联合成一个平台,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优良环境和条件。

  (2)改革授课方式。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小班式授课,采取分段开课方式,以教学团队的形式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如若干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资深教授讲授基础理论、科研前沿的青年教师以及从企业聘的专家讲授案例,让各个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在实验教学方面,增加实验内容,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指出:“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我国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2]中国在21世纪发展中迫切需要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主的专业技术型、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研究导向型、以多种专业知识交叉应用为主的技术集成创新型、以创新设计为主的产品创意设计型、侧重于创业与市场开发能力的经营管理型等5种类型的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要健全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外部人才需求变化[3]。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