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罩式退火工艺对Ti-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1 前 言

  IF(Intenstitial Free Steel)钢作为第三代深冲钢的代表,被广泛用于汽车中的复杂冲压件、仪表架以及作为高成型镀锌钢板的基板中. 在IF钢生产过程中,由于冷轧后铁素体的再结晶、晶粒长大和再结晶织构的形成都是在退火过程中完成,所以退火工艺制度直接影响到IF钢成品的深冲性能[1,2].

  IF冷轧钢板主要采用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工艺来实现再结晶. 连续退火主要是通过将带钢快速加热到较高温度,促进再结晶晶核形成,受冷轧阶段的遗传作用,优先生成垂直轧向的{111}织构的再结晶晶粒,在晶粒的快速长大过程中,{111}织构得到进一步强化[3,4]. 与连续退火不同,罩式退火工艺是在加热炉中长时间保温,缓慢加热,使钢中第二相粒子有充足的时间预先析出,再通过第二相粒子对特定方向晶粒生长的阻碍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有利织构形成的目的[5−7].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对IF冷轧板卷进行罩式退火的温度通常为730~750℃,由于退火温度较高,不仅板卷在退火过程中容易产生粘结现象,影响 IF 退火钢板的表面质量,且造成能源的浪费[8].

  本工作利用光学显微镜、伺服拉伸实验机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i−IF钢显微组织及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工艺优化后的再结晶织构. 退火温度小于710℃时,保温时间应大于8h;当退火温度达到710℃时,保温8h后,再延长保温时间对深冲性能的影响不是很大. 根据节约能源,减小能耗和提高表面质量的原则,提出了有利于提高Ti−IF 钢深冲性能的退火工艺,为IF钢罩式退火工艺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2 实 验

  2.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某钢厂生产的厚度为4mm热轧板卷,化学成分见表1. 在实验室二辊冷轧机上模拟冷连轧厂5道次轧制,轧制成最终厚度为0.8mm的退火用冷轧板. 在冷轧过程中,全程采用润滑轧制,轧制速度0.39m/s,总压下率为80%.

  通过测量试样15%拉伸变形后,在80mm标距内,采集变形前后宽度和厚度的变化,计算r值,其中平均塑性应变比可按公式Δr=(r0+2r45+r90)/4计算,在日本理学公司RINT-2500型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织构的测定,并利用级数展开法计算取向分布函数(ODF).

  3 结果与讨论

  3.1 退火工艺对Ti-IF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Ti−IF冷轧钢样退火后室温下的再结晶晶粒形态、尺寸决定了退火板的最终性能. 表2为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的晶粒平均尺寸和平均晶粒度. 由表2可以看出,在保温时间为8和12h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增大,但在4h以下时,晶粒尺寸不均匀,出现混晶现象.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