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M的零部件物料信息标准化
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零部件和物料,这里的很多零部件是重复式的,大量的零部件和物料给企业各个环节造成了很多管理问题。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很难确保这些零部件物料信息的标准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物料信息,造成“一物多码“和”一物多图“等问题。本文会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基于PDM 进行零部件物料信息标准化管理的方法,以及标准化如何帮助企业实现零部件通用化。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制造业企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促进企业全面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制造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中,零部件标准化又是制造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零部件标准化可以有效促进工艺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和售后管理工作的提升。
一、制造业零部件标准化的普遍现状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其实也存在零部件标准化过程,通常就是设计、校对、审核和标准化这个过程。其中标准化就是由标准化部门或是标准化人员进行审核,但是在实际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标准化部门或人员却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很多企业并不真正重视标准化工作,企业管理高层还没有意识到这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愿意在标准化工作上投入人力物力。其次,也有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的工作上过于形式化,标准化可能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认证。第三,传统的以“图纸审核流程”为主导的零部件标准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企业复杂的产品设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很多企业也提出了很多的标准化要求,出台了大量的标准化文件,但是最终会发现这些文件只停留在文件层面,并无法很好地落地实施。最后,传统的零部件标准化更多的是停留在零部件图纸图面规范性上,对于其他重要的内容很难有效地进行标准化。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广泛应用ERP、MRP 和MES 等各类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大量使用3D 设计系统的情况下,传统零部件标准化管理模式更加难以支撑企业发展。
在长期的企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上类似问题是在企业中大量存在的。例如,很多企业对于各类零部件信息(如名称和规格)都有自己的规范和填写要求,产品和文档也有命名和属性填写规范。但实际工作中零部件信息不规范,编码命名出现重复和混乱的情况非常常见。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标准化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被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去识别和筛选未符合标准化要求的零部件信息。标准化相关人员在检查和处理时很难发现这些问题,就算发现这些问题,也很难有很好的方法和能力去处理,这导致问题被“轻化”和“搁置”。这些被“轻化”和“搁置”的问题短期内好像不会对企业的经营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种类的丰富、零部件数据的快速增加,这些看似无所谓的问题就会像企业内部隐藏的“肿瘤”一样不断地变大,最后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在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和营利能力。这类问题在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此举一个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实际案例。图1是某企业在设计生产过程中经常要使用的轴套零件,零件结构非常简单,大家也许会想,如此简单的一个零件能对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2024-10-18Hamilton体系下旋转刚柔耦合楔形梁有限元建模及辛算法
- 2024-08-13基于小波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分析
- 2024-01-12气体大流量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 2024-06-24圆柱销在线激光扫描检测仪
- 2024-02-07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N型热电偶非线性校正及应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