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湍射流的三维LDV测量

作者: 夏振炎 姜楠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8 人气:193
湍射流的三维LDV测量
对于湍射流下游(即喷口距离大于50倍直径处)的平均速度、脉动速度等流场性质的实验研究较多,而关于射流上游(喷口距离6倍直径内)的实验数据较少.为了测量低速湍射流的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等流场性质,本文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3D LDV)对直径21mm 的射流进行了湍流测量和流场分析,引入频移技术来确定速度的方向,因所用系统测量的三个速度分量彼此并不相互垂直,故进行了相应坐标变换,同时对测量系统装置和测量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流场脉动速度和湍流度等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低速近喷口处湍射流的三个脉动速度分量、平均流速、射流宽度、雷诺应力等均呈规律性变化.

浦东地区近地强风特性观测研究

作者: 庞加斌 林志兴 葛耀君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45
浦东地区近地强风特性观测研究
2000年8月当'派比安'和'杰拉华'台风接近上海时,浦东气象局的10m高度极值风速记录超过24m/s,笔者用超声风速仪在离地20m高处采集到近20h的三维强风样本.经过对实测风速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平均风速和风向、阵风因子、湍流度、湍流积分长度、摩阻速度以及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等强风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近地强风的湍流度和阵风因子较高,湍流积分长度约在80m左右,水平(纵向和横向)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与Simiu谱基本一致,但垂直湍流功率谱与Panofsky谱相差较大.

无剪切湍流混合层中被动标量扩散的实验研究

作者: 张晓航 许春晓 张兆顺 SERGE S AYRAULT M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68
无剪切湍流混合层中被动标量扩散的实验研究
研究被动标量在无剪切湍流混合层中的扩散.实验在风洞中进行,用大小网格尺度比为2:1的网格实现无剪切湍流混合层,用烟粒子作为测量用的示踪粒子同时作为被动标量形成浓度场,用PIV测量得到速度场同时用Mie散射测量得到高施密特数的浓度场,由此可以计算得到速度和浓度相关,并用实验数据直接检验大涡模拟中亚格子应力Smagorinsky模式和亚格子质量通量梯度模式.

CS-soliton:它的性质和作用

作者: 李存标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50
CS-soliton:它的性质和作用
新一类CS-solitons提出以来,受到了一些批评,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存在于转捩边界层和充分发展湍流中,并起重要作用,由于其产生条件的一般性,这种结构可能是一般性的物理现象而存在各种流体内部.

圆柱尾迹影响下近壁湍流低速条带的特征

作者: 王双峰 王晋军 展京霞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60
圆柱尾迹影响下近壁湍流低速条带的特征
利用氢气泡流动显示方法,对圆柱尾迹影响下的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的低速流体条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没有尾迹扰动的情况相比,在圆柱下游低速条带的平均展向间距减小,圆柱距离壁面较近时这种减小更显著,可达到22%;而当圆柱离壁面较远时,尾迹对条带平均间距的影响减弱,其最大减小量的出现向下游推迟.另一方面,尾迹的作用并未使条带间距的统计分布性质发生改变,它们仍然符合对数正态规律.

风洞湍流度对飞行器模型大攻角试验结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 白存儒 屠兴 吴军强 王元靖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59
风洞湍流度对飞行器模型大攻角试验结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简要地阐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的湍流度对飞行器模型(A和B飞机简化模型)在大迎角时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情况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的湍流度为:0.02%,0.10%和0.33%。实验结果表明,当迎角小于20°时,湍流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但当迎角大于20°时,湍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不同模型,影响的量是不同的。例如,对B飞机模型,当湍流度自0.02%变化到0.33%时,对升力系数的影响可达到0.20%以上。这表明,国内生产性风洞规定的低速风洞湍流度指标对于大迎角时的风洞试验来说,不一定是合适的。

湍流度对二元流动分离的影响研究

作者: 屠兴 白存儒 何克敏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54
湍流度对二元流动分离的影响研究
主要阐述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的湍流度对二元流动分离影响研究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二元钝头物体,如圆柱,当湍流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分离点后移。原来为层流分离的压力分布将变化为接近于湍流分离的压力分布。对于流线形物体,如翼型,其分离点随湍流度的加大略有前移。

尖拱形头体旋成体非对称旋涡引起的压力分布类型研究

作者: 屠兴 白存儒 何克敏 郭渠渝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60
尖拱形头体旋成体非对称旋涡引起的压力分布类型研究
阐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变)湍流度风洞中进行的不同湍流度情况下尖拱形头体旋成体上压力分布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小迎角时,绕尖拱形头体旋成体的流动是对称的,因而出现的周向压力分布也是对称的,湍流度对此周向对称的压力分布的影响不大;当迎角较大时,在尖拱形头部旋成体的背风面上将出现不对称旋涡,因而出现不对称的压力分布,此种不对称的压力分布具有一定的类型,湍流度对此种不对称的周向压力分布有一定影响;当迎角达到90°时,周向压力分布又趋于对称,湍流度影响又减小。

海流发电装置的叶片翼型改进研究

作者: 李杰 米智楠 吕枫 王凯 来源:流体传动与控制 日期: 2020-04-15 人气:192
海流发电装置的叶片翼型改进研究
利用海流发电装置原位地捕获能量将成为实现海底观测仪器长期供电的一种新方式。对海流发电装置翼型前缘及后缘进行结构改进并利用FLUENT软件和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对翼型绕流问题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前缘半径适当增大最大升阻比增大失速攻角将变大;而采用对称增加后缘厚度的方法升力系数随厚度增大略有提升但阻力系数亦同时增大。

车辆液压传动中湍流的雷诺模型与计算方法

作者: 赵锐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日期: 2019-10-25 人气:71
车辆液压传动中湍流的雷诺模型与计算方法
液压传动过程中液体的流动分为两种本质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层流,另一种是湍流.湍流的流速、压力等物理参量随时间和空间随机地变化.研究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对改进车辆液压传动具有指导意义.
  • 共23页/2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