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一间动电药物渗透疗法及治疗仪器
0概述
应用超声波作用于肌体,引起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疗法。现在超声疗法在内外科应用十分普遍。它对损伤、颈、肩、腰、腿痛、腿鞘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研究表明,将药物加人藕合剂中,通过超声或间动电作用,使药物经皮肤或粘膜透人体内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因此,研制出一种兼有超声电疗、药物渗透的综合性治疗仪器,很有实用意义。
1超声波的基本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频率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频率在20Hz-r 20KHz之间的为声波;频率在20KHz以上的为超声波。人可听到声音,但听不到次声和超声。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以纵波的形式传播,其速度为
式中,B是介质的容变弹性模量,P是介质的密度。当波传播到介质中某处时,该处原来静止的质点开始运动;因而具有动能。同时该处的质点又离开平衡位置,因而还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之和构成质点波动的总能量。介质中单位体积波动能量称为波的能量密度W。
其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为为振幅,w为角频率,v为体积,c为声速,p为介质密度,X为沿C轴方向某点。
在超声治疗中,能量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2超声波的治疗原理
应用>20KHz(常用0.8^}1MHz)的超声波,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超声疗法。超声波的治疗原理主要表现在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方面。
机械效应它的来源有二:一是超声波在介质中前进所产生的机械效应,称为行波场中的效应,另一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由反射而产生的机械效应,称为驻波场效应。前者可使人体组织中各质点受到交替变化的压缩和伸张,产生的正压、负压以及巨大加速度,后者可影响人体组织压力、张力,使人体组织液中不同质量的离子产生不同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差引起离子间的摩擦。因此机械效应可使机体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可引起容积变化,产生细胞浆流动,细胞质粒振荡、旋转、摩擦;可刺激细胞膜的渗透性,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
温热效应超声波在人体内可产生热量,在不同超声剂量作用下产热程度不同。剂量越大,产热越多;超声波频率越高,在肌体内穿透越浅,产热越高。此外,在同一剂量及频率下,机体组织不同产热也不同,肌肉是脂肪产热的2倍,神经组织产热又是肌肉的2倍。
理化效应在以上二种效应的作用下,可继发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如弥散作用、触变作用、空化作用、聚合作用和解聚作用等,治疗中一般采用800KHz以上的频率并根据肌体不同部位控制一定的治疗剂量,就可以达到安全治疗的目的。
相关文章
- 2024-10-14基于Newmark法的三角形板单元局部效应修正
- 2024-08-26电子水平仪测量机床导轨直线度的方法
- 2024-01-25电子汽车衡常见故障的分析
- 2024-10-16混凝土搅拌棒振子的动力特性分析
- 2024-01-03RBF神经网络在“薄管板”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