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410A的板式换热器两相仿真计算模型
目前,板式换热器在制冷空调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其复杂的换热与压降特性阻碍了设计与研究人员开发效率。目前,对板式换热器的研究多集中在单 相流体,两相流体的换热与压降特性分析还很少,仍然没有形成比较通用可靠的模型。文献中,针对特定区间提出了一些关联式,但是都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不能 很好地推广。因此,得到通用的精确的两相模型,对提高设计效率,尤其对板式换热器系统仿真过程的稳定性与精确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分析主要集中在换热与压降两个部分。换热部分由于其复杂的流动特性,很难掌握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所以合理的实验设计及模型的总结成为研究板式换热器的必要手段。时,流动阻力直接影响其应用,板换内压力分布和阻力特性也十分必要。
文中用制冷剂R410A,所有物性参数来自Reprop6.0。与R22和R134A相比,R410A是一种混合工质, 但在大气压力下温度滑移仅0.04ºC[1]。它有着更高的液相导热系数、更低的粘度,所以有着更好的传热性能。同时,R410A的压降梯度只有 R134A的一半,所以同样条件下压降更小[2]。蒸发换热模型利用上述R410A的性质,总结Yan and Lin模型在以R410A为制冷剂的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基于R410A的两相换热模型。
1 实验台简介
实验过程中所用换热器基本尺寸如表1所示。
实验过程有三个部分组成:冷媒系统、热媒系统和测量系统。其中,为了控制测量系统中换热器主要参数的稳定,需要冷媒侧和热媒侧的控制来实现。如图1所示。
冷媒系统通过热泵蒸发器来实现冷却过程,由循环泵、被测换热器的一侧、冷水机组构成一个闭式循环系统。热媒系统由热泵冷凝器和被测换热器的另一侧组成闭式 循环系统。测试前,检查设备、管线以及测量仪表的可靠性;开始运行后,排净设备内的不凝汽并调节至测试工况;在测试工况下稳定运行30分钟后,按以下要求 进行测试:
1)保持蒸发温度及水侧5℃温差不变,改变水侧进口温度,以此获得不同水流速下的换热特性;
2)保持水侧进口温度及温差不变,改变蒸发温度,以此获得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换热特性;
3 )保持蒸发温度、水侧进口温度及温差不变,改变过冷度,获得不同过冷度对换热性能影响。
2 换热模型
2.1 冷凝器模型
相关文章
- 2024-04-18可同时测量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8波长高温计
- 2024-07-29大型天文望远镜高精度摩擦传动的研究
- 2024-04-07蒸汽实流检定涡街流量计的不确定度分析
- 2024-03-12基于PIC16F628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
- 2023-10-30基于电子散斑剪切干涉技术的振动检测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