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程纳米级光栅干涉位移测量
1 引 言
纳米测量技术是解决目前和未来许多高精度、高分辨率问题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先导和基础。作为能够实现纳米级位移测量的技术之一,光栅干涉位移测量技术具有激光干涉仪不具备的独特优点,在诸如微电子、超精加工、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量程和分辨率一直是两个互相矛盾的量,或者是在较小的量程内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或者是以较低的分辨率来换取较大的量程[1]。但是,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对量程和分辨率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大量程纳米测量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2]。
本文利用单根大长度计量光栅,合理选取光束入射角,利用光栅的两束高级次衍射光形成莫尔干涉条纹,构成具有高光学倍频数的光路系统。通过条纹图整周期裁剪的方法,提高了傅里叶变换法的相位提取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时移特性的条纹细分新方法,实现了条纹的高倍数高精度电子细分。实验比对表明系统具有纳米级的分辨率和优于10nm 的测量精度。
2 系统光路
光栅干涉位移测量系统的光路如图1 所示。激光器 L 出射波长为λ的单色相干光被分光镜BS 分成强度相等的P 光和Q 光,它们分别被反射镜M1和M2反射后入射光栅 G 的同一位置。仔细调整P 光和Q 光入射光栅的角度i,可以使两束级次为 m 的衍射光(P,m)和(Q,-m)沿光栅法线方向出射,经光阑和透镜后在光电探测器 D 表面形成莫尔干涉条纹。其中光阑用于阻挡其他级次的衍射光束入射到光电探测器上。当光栅G 沿垂直法线的方向向上位移X 时,由于多普勒效应,P 光和Q 光的光程变化P 和Q 为
由式(4)可知,当光栅位移量 X 等于光栅栅距 d 时,相位差变化 4mπ,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变化 2m 个周期,因此对光栅栅距 d 实现了 2m 倍光学细分。若移动过光电探测器的条纹数为N,则光栅位移量X 为[4-5]
由式(5)可知系统灵敏度与光栅栅距 d 成正比,与衍射光级次 m 成反比。要提高系统灵敏度,可使用细栅距光栅或高级次衍射光。但是,当光栅栅距 d 小于入射光波长λ时,将只存在零级衍射光,因此系统中光栅的最小栅距只能为 d=λ。从理论上讲,虽然可以使用任意高级次衍射光,但由于衍射光功率随衍射级次的增加迅速减小,m 的选取必须满足系统信噪比要求。很多文献中使用±1 级衍射光[3-4],光学倍频数为 2;文献[5]中使用了±10 级衍射光,光学倍频数高达20。
3 条纹细分
相关文章
- 2024-06-05符合新标准的医疗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技术研究
- 2023-01-12基于DSP和CPLD的电机智能保护装置的设计
- 2022-06-22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的TD-SCDMA系统应用研究
- 2024-05-22运用传播时间法的时差式超声流量计设计
- 2022-05-09负荷预估信号在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