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容器一次全景曝光法
γ射线全景曝光是将射线源置于球形容器中心,对球壳板对接焊缝进行360°一次曝光成像的技术(图1),用这种方法一次可拍片达数百乃至上千张,是一种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拍片方法[1] 。但是由于输出导管下方存在拍片盲区(国产TS-1型γ射线机的盲区角度约为26°),所以对下极板拼接焊缝需要进行补拍,因此通常至少需要两次曝光.
在北京东方化工厂球罐检验中,首次采用了一次成像法克服了盲区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一次全景曝光法
如图2所示将放射源固定在三角架上,三角架底边位于球体中心的水平面上,放射源位于中心处。三角架底边用低密度材料(木材)制成,两端用钢丝系牢,钢丝下端在下人孔处与57mm钢管连接。
透照时,分时间段转动下人孔处钢管,使上方三角架随之转动,使盲区的位置不断变化。如图3所示,盲区位置变化依次由A至B至C……,其余位置为正常区,可见无盲区影响。如果转动N次,则有N个区域受到盲区影响,这几个区域的曝光次数比正常区少一次。
可见,如果使用该方法就存在盲区影响区与正常区黑度不一致的问题,两者能不能在黑度上同时满足要求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2 黑度
现设正常区曝光时间为T,转动次数为N,源强为I,则相邻转动的时间段(图4)为T/(N+1),正常区曝光量E 1为
有盲区影响的区域曝光量E 2为
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规定γ射线底片黑度为1.8~3.5,现用天津片特性曲线图查得,两黑度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差为0.96,即
求得N=1。就是说当正常区所采用的曝光量使底片黑度为3.5时,只要转动放射源一次就可使盲区影响区的黑度达到1.8。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采取这种曝光量,而应使两者的黑度差最好接近于零,黑度在2.5左右。若使应接近于1,也就是说转动放射源的次数越多,黑度差越小。但是转动的次数越多,检验人员接受的照射也越多。现以10次为例,曝光时间以使正常区黑度达到2.5为准,观察黑度的情况,则有
从特性曲线可知,正常区黑度为2.5时,盲区影响区黑度为2.48。可见此时两者的差值已经很小,完全满足要求。
相关文章
- 2024-10-16混凝土搅拌棒振子的动力特性分析
- 2024-01-25电子汽车衡常见故障的分析
- 2024-08-26电子水平仪测量机床导轨直线度的方法
- 2024-10-14基于Newmark法的三角形板单元局部效应修正
- 2024-01-03RBF神经网络在“薄管板”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