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的探索与实践
0引言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骨干院校都在广泛开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立足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思想,以课程能力为本位,以“必须”“、够用”为度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确定合适的培养方案抓住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职教特色,强化职业素养训练。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 号)强调:“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指导相关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推动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的一个具体课程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来排序。是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过程而存在,工作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
工作过程中知识的表征方式与纯粹知识的表征方式是有结构性差异的“,应用”实质上是打破知识的内在关系结构,重构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结构的过程。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中,打破以往仅关注“知识点”的观念,引入知识结构的观念,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课程项目化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表征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综合课程到项目课程,再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这是当今职业教育新的趋势和变化。“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也是课程开发的全新理念。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关文章
- 2024-06-05流量计中微处理器与液晶模块的通信及多参数显示
- 2024-01-26基于盲源分离的超声信号去噪的仿真研究
- 2024-03-28虚拟振动测试分析仪的设计
- 2024-08-12直线度误差的计算机处理
- 2023-01-09广义数学形态滤波器的旋转机械振动信号降噪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