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自动变速器(二):-液力变矩器

作者: 葛安林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22-12-15 人气:195
自动变速器(二):-液力变矩器

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

作者: 葛安林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22-12-15 人气:62
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

车辆液压动力转向油泵台架试验研究

作者: 蔡锋 颜尧 刘旌扬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22-09-29 人气:196
车辆液压动力转向油泵台架试验研究
针对某液压动力转向油泵(叶片泵)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流量、压力及转速间的耦合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企业标准的差异,提出了增加压力/流量动态特性试验的必要性。通过试验台架进行了流量/压力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所建油泵数学模型吻合较好,能够为转向油泵和模型优化及转向系统匹配提供数据参考。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感载比例阀静特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作者: 郭孔辉 郭耀华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20-07-16 人气:91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感载比例阀静特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以某匹配感载比例阀的车辆为例,以理想利用附着系数曲线为目标,以ECE制动法规为约束条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车辆在空载、半载和满载状态下的制动性能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最优的感载比例阀静特性曲线。

重型货车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系统随动性能研究

作者: 陈德鑫 李松松 吴亚军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20-05-26 人气:201
重型货车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系统随动性能研究
基于键合图理论,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某重型车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系统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影响离合器操纵系统随动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结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管路直径、气压控制阀的预紧力对总泵回位时间影响显著;助力泵排气口直径、液控气压阀预紧力以及气压控制阀的预紧力对操纵系统回位时间影响显著。针对离合器操纵系统随动性能问题的实际故障案例,找到了不同故障模式的失效原因。

穴蚀对汽车液压系统造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作者: 陶新良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19-11-18 人气:73
穴蚀对汽车液压系统造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对汽车液压系统进行维护时,经常可以发现液压缸内壁或活塞杆表面有一些蜂窝状的孔穴。在拆洗分配阀、变速操纵阔等液压元件时,发现在它们的配合表面时常有发黑现象,而且还伴有一些麻坑,这些都是汽车液压系统出现的穴蚀现象。液压元件发生穴蚀现象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与液压间隙调节器有关的参数变化对气门机构动力学计算结果的影响

作者: 赵雨东 葛青 仝坤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19-11-15 人气:99
与液压间隙调节器有关的参数变化对气门机构动力学计算结果的影响
通过模拟计算考察了在有液压间隙调节器的气门机构中,柱塞--柱塞套间隙、机油温度、供油压力以及高压腔机油内混气变化对有直动式HLA的某气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柱塞-柱塞套间隙、机油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模拟计算结果影响很小;凸轮轴低转速时,柱塞-柱塞套间隙、机油温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比高转速时略大些;HLA高压腔机油混气对气门机构动力学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

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闭锁与滑差液压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作者: 张泰 葛安林 唐春学 董武 蒋涛 阚玉来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19-09-24 人气:227
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闭锁与滑差液压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根据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特点和液力变矩器滑差与闭锁离合器的控制原理,设计了换挡、滑差和闭锁液压控制系统,并确定了滑差和闭锁控制区域。利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对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法对极点进行配置,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同时对闭锁、滑差过程进行了试验验证。

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仿真与试验研究

作者: 李伟 韩英淳 史文库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19-09-23 人气:153
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仿真与试验研究
运用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某1t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过程进行了仿真,针对后桥壳两次液压胀形时的胀形比、载荷匹配及摩擦力等因素对液压成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厚度分布、轴向收缩量、内压力及轴向力的试验与仿真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讨论了仿真与试验结果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

液压辅助前桥驱动系统控制阀组试验分析

作者: 张轩铭 聂彦鑫 曾小华 刘志茹 李胜 来源:汽车技术 日期: 2019-09-12 人气:191
液压辅助前桥驱动系统控制阀组试验分析
为探究某液压辅助前桥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工作特征,对其核心部件之一的控制阀组进行了试验分析。首先,通过检测各阀口的压力与流量,确定工作模式和细节结构原理;然后,在MATLAB/Simulink和AMESim仿真平台上建立数学模型,对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控制阀组各端口的响应进行仿真,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和模式切换特征的准确性;最后,对配备该系统的某重型牵引车进行牵引力与滑转率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整车驱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 共10页/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