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卷积码编译码器
由于卷积码具有较好的纠错性能,因而在通信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或VHDL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进行数字通信系统设计,可在集成度、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文献以生成矩阵G=[101,111]的(2,1,3)卷积码为例,介绍了卷积码编码器的原理和VerilogHDL语言的描述方式;文献采用VerilogHDL语言,对(2,1,7)卷积码的Viterbi硬判决译码进行了FPGA设计。本文基于卷积码编/译码的基本原理,使用VHDL语言和FPGA芯片设计并实现了(2,1,3)卷积码编码器及其相应的Viterbi译码器,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1 (2,1,3)卷积码编码器的设计
1.1 (2,1,3)卷积码编码器的原理
卷积码编码器通常记作(n,k,N),对应于每段k个比特的输入序列,输出n个比特;这n个输出比特不仅与当前的k个输入比特有关,而且还与以前的(N-1)k个输入比特有关。(n,k,N)卷积码编码器包括:一个由Ⅳ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有k级,共Nk位;一组n个模2加法器;一个由n级组成的输出移位寄存器。整个编码过程可以看成是输入序列与由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
对于(2,1,3)卷积码编码器来说,n=2,k=1,N=3,即每输入1个信息比特时经编码后产生2个输出比特,输出比特不仅与当前的1个输入比特有关.而且还与以前的2个输入比特有关。(2,1,3)卷积编码器框图如图1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输出为:
1.2 设计思路
编码器为串入串出结构。这里一共定义4个端口信号,它们分别是:
当编码使能start为0时不进行编码,并将状态state清零;start为1时进行编码,此时每2个时钟周期输入一个新的信息比特,同时状态信号改变,输出2位已编码比特,即每个时钟周期输出1位已编码比特。
2 维特比译码器的设计
2.1 维特比译码器的原理
卷积码的译码一般采用维特比译码。维特比译码本质上是对长度为L的二进制序列的最佳译码,需要对可能发送的2L个不同的序列的2L条路径量度进行计算和比较,选取其中量度最小的一条作为幸存路径。其基础是基于网格图的描写,即对于不同的路径的量度进行比较,如某一节点上发出的某条路径已经不可能获得最大似然函数,那么就放弃这条路径,并在保存下来的路径中重新选择译码路径,一直到最后,复杂度较高。维特比译码器实际上对各个可能路径进行比较,比较原则是计算其路径的对数似然函数,而计算似然函数就是计算该路径与接收序列之间的汉明距(量度)。译码过程的操作可归纳为“加-比-选”3个部分。
相关文章
- 2024-06-17APC技术在石化装置中的应用
- 2024-03-11用于模态和NVH试验的三维数字化坐标仪
- 2024-02-02随机共振在水声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 2024-09-04二等标准酒精计组的不确定度评定
- 2024-09-02便携式自调心小型圆度仪控制系统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