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残余应力对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影响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0 引言

  整体结构件以其独特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提高机械性能,提高制造、装配质量,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减轻重量等。然而,整体结构件具有尺寸大,结构复杂,材料去除率高,弱刚度等特点,加工时容易出现变形。导致加工变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残余应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毛坯初始残余应力,加工装夹残余应力等。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残余应力的测量以及控制方法上,对影响变形的有关因素的定量分析研究比较少。本文从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入手,分析影响加工变形的各要素与加工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1 理论计算模型[1-2]

  板材加工前,板内初始残余应力处于自平衡状态,工件内垂直于应力方向的任一截面满足“合力平衡,合力矩平衡”原则,即:

  切削加工过程中,随着工件材料的不断切除,切削层的残余应力得以释放,工件刚度不断变化,残余应力的初始平衡状态被打破,剩余材料残余应力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得以重新分布,最终导致工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

  将三维实体模型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仅考虑工件的长度和厚度方向,将工件沿厚度方向均分为 n层。该模型作以下几点基本假设:

  ( 1) 材料各项同性且材质均匀连续

  ( 2) 材料在逐层剥除的过程中,产生的附加残余应力忽略不计。大尺寸构件的铣削加工多采用高速加工的方法,高速切削相较于常规切削,切削力减少约 30%,工件温度一般不超过 3℃,大大降低了切削应力的产生[3]。这一假设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 3) 残余应力仅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在平行于板中面的任一平面内均匀分布且对称于板中面。工件剥层后,初始残余应力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在厚度方向发生弯曲变形,其曲率变化可表示为:

式中: j = k -1,当 k = 1 时 σ 代表工件的初始残余应力;

  RK,RK + 1———工件第 k 层材料剥除前后的曲率半径;

  hK,hK + 1———工件第 k 层材料剥除前后工件的厚度;

  t———工件沿厚度方向均分 n 层,每层的平均厚度,t = h1/ n;

  E———材料的弹性模量。

  如图1 所示,工件在剥层过程中,中性轴的位置不断变化,由力学原理可知:

式中: Sk,S'k———第 k 层材料剥除后,工件上下表面的附加应力;

  ak,bk———第 k 层材料剥除后,上下表面到中性轴的距离。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