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对40Cr钢亚温淬火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40Cr钢是低合金中碳结构钢,常用于制造轴类和重要的螺栓等受力的机械零件,要求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好的低温冲击韧度。常规的淬火工艺是860℃保温后油冷。通过改善淬火工艺提高其强韧性,成为提高 40Cr钢使用性能的有效手段[1-3]。亚温淬火是指将钢加热至Ac1~Ac3保温后淬火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可在不降低或稍微降低强度、硬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工件的韧性,故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6]。本文分别以淬火和正火为预处理工艺,测试了原始组织为马氏体和索氏体的40Cr钢试样亚温淬火后的力学性能,研究了预处理工艺对该钢亚温淬火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40Cr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41C,0.21Si,0.64Mn,0.88Cr,0.20Ni,0.021S,0.027P,余为Fe。
1.2 试样的制备
拉伸试样为准10mm×100mm的长试样,硬度试块的尺寸为准20mm×20mm。
1.3 热处理工艺
试样在箱式电炉中加热,工件分别经过正火和常规淬火的预处理,即860℃保温20min后进行油冷或空冷,分别得到马氏体或索氏体组织。试样的最终热处理工艺是亚温淬火,淬火保温时间30min,回火保温时间40min,各试样的热处理工艺见表1。
2 实验结果
在每个温度点分别处理拉伸试样和硬度试样各3个,测试性能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抗拉强度和硬度检测结果的平均值见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淬火温度与铁素体含量
金相分析显示,正火预处理的试样在780~820℃时随淬火温度升高,淬火组织中铁素体含量逐步减少,马氏体量增加,且铁素体的分布形态也相应发生变化。780℃淬火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较多,部分铁素体以块状独立存在,见图1(a)。810℃淬火可得到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的双相组织, 铁素体分布于马氏体板条之间。820~840℃淬火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见图1(b)。
淬火预处理的试样780~800℃淬火可得到马氏体+少量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其铁素体含量明显少于正火预处理试样。810~840℃淬火可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图2),840℃淬火的组织较810℃淬火粗大。
3.2 预处理对淬火相变的影响
利用SDTQ600 型差式扫描量热仪进行差热分析显示,淬火态40Cr钢奥氏体相变温度低于正火态。其原因是马氏体是亚稳组织,存在大量的位错等晶体缺陷,体积自由能高于平衡组织。固体相变新相形核功(n为形状系数;Es为晶粒中每个原子的应变能;Δfv为新旧相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差;γ为相界面能)。增大(负值),可以降低形核功。所以奥氏体在马氏体中形核,其形核功ΔF较低。形核功越小,形核率越大,奥氏体的晶粒就越细小。同时,由于马氏体与奥氏体的自由能差值大,相变驱动力高,需要的过冷度小,故转变温度降低。淬火态试样经810℃亚温淬火即可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且组织较细小,经测定其晶粒度为10级,所以强硬度较高。正火态试样经820℃亚温淬火可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度为9级。从形核的角度看,淬火态试样奥氏体相变过程中形成的球状奥氏体晶粒多且细小,并可能在马氏体的边界形成针状奥氏体,使奥氏体晶粒进一步细化[7],这是40Cr钢奥氏体逆相变淬火提高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2022-05-31如何为轨道交通和混合动力车选择合适的IGBT模块
- 2024-02-27球墨铸铁铸造质量的无损检测综合评价方法
- 2022-07-06无线动物识别和跟踪管理系统的设计
- 2023-07-18变配电监控系统在上海某医院病房新建工程中的应用
- 2023-04-19大口径凸非球面反射镜的拼接检测算法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