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106C毛管等温正火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河北宏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润重工)采用多次加热冲孔—拔伸的锻造工艺生产SA106C高温用无缝钢管,其锻造毛管一般都应进行正火处理,目的是为了细化晶粒,减轻成分偏析,消除组织残余应力等,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但是,常规正火处理的冷却速度在实际生产中不能稳定控制,使得SA106C毛管的力学性能不能达到ASME SA 106/SA 106M—2010《高温用无缝碳钢公称管》标准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冲孔—拔伸过程中每次变形不均,金相组织不均匀,成分存在局部严重偏析,大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尺寸配合相差较大,且珠光体分布不均匀。研究[1-5]表明:采用等温正火处理工艺,可较大程度地提高珠光体析出量,且分布均匀,消除组织不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铁素体的析出速度,使得最终组织中铁素体和珠光体之间达到较佳的配合。
本文主要对SA106C毛管经常规正火和等温正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
1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试验材料采用宏润重工生产的锻造SA106C毛管,规格为Φ620mm×130mm,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在锻造SA106C毛管尾部锯切弧长为300mm、厚度为30mm 的试样2个。
锻造SA106C毛管工艺流程:钢锭加热→压力冲孔→再加热→挤压拔伸→自然空冷。其中钢锭加热3次完成冲孔,冲孔坯再加热5次完成挤压拔伸得到锻造毛管。
试验设备:HLX-12D智能箱式电阻炉、AxioScope A1金相显微镜、WAW-300C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JB-300B冲击试验机、MetalLab 75/80直读式光谱仪。
1.2 试验工艺方案
(1) 常规正火处理:试验材料随炉快速加热至910~920℃后保温40min,然后出炉空冷。
(2) 等温正火处理:试验材料随炉快速加热至910~920℃后保温40min,然后出炉进行强风冷却,待等温冷却至600~630℃后保温60min,再出炉空冷。
热处理试验后依据常规正火和等温正火处理方式,将试样分为2组,分别制备横向金相试样和力学性能试样。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显微组织
SA106C毛管经常规正火和等温正火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其中(a)和(b)为常规正火处理的显微组织,晶粒度为6级;(c)和(d)为等温正火处理的显微组织,晶粒度为8级。
从图1可以看出,图1(a)的显微组织不均,晶粒大小不一,并且珠光体析出部分不均匀,连接成片,尺寸较大;而图1(c)的显微组织均匀,晶粒细化,珠光体分布均匀。珠光体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取决于先共析铁素体晶粒。图1(b)中的奥氏体在自然空冷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并逐渐长大,温度下降至珠光体形成温度时,先共析铁素体晶粒已经比较粗大,而珠光体则沿着铁素体的三角晶界处析出。图1(d)等温正火处理则避开由奥氏体到珠光体形成温度区间的缓冷阶段,直接快速冷却至珠光体形成温度进行珠光体转化,先共析铁素体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的晶粒长大阶段消失或很短,铁素体晶粒较细小。由此可见,经等温正火处理后,SA106C 毛管的组织显著细化,主要是因为先共析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在强风高速冷却下先共析铁素体处于刚析出完成阶段,晶粒还没完全来得及长大,因此晶粒尺寸较小,细化效果显著;等温保温时,剩余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渗碳体和铁素体沿着先共析铁素体晶界不断交替析出。因此,先共析铁素体晶粒细化析出决定最终材料显微组织。
相关文章
- 2022-08-15HIVERT高压变频器在皮带机上的应用
- 2022-05-25步进式加热炉生产过程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23-12-28航天发射场数字化环境平台建设研究
- 2023-01-12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的嵌入式称重系统的研究
- 2024-08-21基于CAD模型的NURBS形状公差评定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