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动态轨道衡技术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
我国《 计量法》规定, 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及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贸易结算用动态轨道衡 作为我国法定强制检定项目, 其现状及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应该承认, 无论在生产制造、计量检定还是使用环节上, 其总体态势是良好的,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我国动态轨道衡技术的发展演变
我国的动态轨道衡经过近三十年的探求摸索,从以分立元件组成的二次仪表为特征的轨道开关模式, 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再到全模拟判别为主的微机动态轨道衡, 直至现在广泛应用于专用线及铁路站线的不断轨动态轨道衡, 我国的动态轨道衡从无到有, 从幼稚到壮大, 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我国已经建立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测试装置, 主要以静态为主, 但现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国防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因为许多生产流程的监测和控制都需要在不间断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测, 现代工业中的大宗低值散装货物也需要在运输过程中完成称量程序, 我国早期的动态称量轨道衡便是在这种大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我国动态电子轨道衡发展初期, 虽然受当时国产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制约, 其计量性能及稳定性等技术指标均不够理想, 却对我国动态电子轨道衡技术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早期用于动态轨道衡的轨道接触开关质量不稳定, 物料过衡的受检率难以提升, 严重影响了动态轨道衡的使用; 随后发展起来的二次仪表中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子线路体积庞大, 设计制作繁琐, 相关参数变化不稳定, 导致动态轨道衡生产厂家调试过程漫长, 检定工作效率较低, 使用中的称量准确度难以保证; 八十年代中期,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线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控制及应用技术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迅速普及。这些因素从客观上使国产动态轨道衡技术得以摆脱传统技术的束缚, 以高速 A/D 转换器件为核心的通道电路取代了通用型数字电压表, 计算机软件识别车辆的方法取代了光电、机械、电磁等轨道开关识别方法; 进入九十年代, 轨道衡在结构上进一步朝着轻便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以轻薄台面、浅基坑的轨道衡为主流。同时微机全模拟判别和非线性分段修正技术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国产动 态轨道衡设计领域。
2 成绩与问题
上述技术变革如同所有变革一样, 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 它对国产动态轨道衡技术所贡献的积极一面是: 机械台面变轻, 使得台面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生产过程趋于简单, 安装周期缩短; 微机全模拟判别技术使得故障率居高不下的机械模拟、光电模拟判别技术成为过去; 微机辅助非线性修正技术使调试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分段补偿技术及软件滤波技术可以轻松地解决过去由机械台面、称重传感器、采样通道以至整个称重系统的非线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调试过程大幅度缩短, 计量检定工作效率以及轨道衡用户的物料检斤率都得以明显提升。
相关文章
- 2023-09-30用调制度评价卤化银乳胶全息记录材料的特性
- 2024-01-31影响转动惯量测量过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 2023-10-11测量空气折射率的瑞利干涉仪及使用中的定度问题
- 2023-05-17激光干涉仪在速度校准中的应用
- 2024-01-21应对RoHS指令建立我国相关化学计量溯源体系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