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和特征的轴类零件CAPP系统研究与实现
0 引言
创成式CAPP是以零件信息为依据进行工艺过程自动决策的,因此,建立和采用统一的零件信息模型、工艺知识模型和工艺决策模型,保证各种数据存储与传递流畅而完整至关重要。
轴类零件虽然结构和加工工艺相对简单,信息量较少,但由于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多次变化,工序尺寸解算复杂,是常规工艺设计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开发实用的轴类零件CAPP系统是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结合轴类零件的特点,采用参数描述和特征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简洁完整,提取方便,易于计算机实现,数据以代码的形式存储与传递,面向整个工艺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一体化。
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采用创成式CAPP技术,通过零件信息描述生成零件信息编码,调用机械加工知识库和规则库进行工艺决策,生成工艺文件。图1为系统总体结构图。
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
2 零件信息描述与存储
在常规的零件信息特征描述法中,每个型面要素建立一组表达其特征的代码,该型面要素的具体参数单独记录,并将二者存放在二维表中以生成一个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取。这种数据结构,型面要素的特征和参数是分离的,靠指针建立两者间的联系,数据结构复杂,数据的存储与处理繁琐,软件体系庞大。
本系统采用参数描述和特征描述相结合的描述方法,建立了顶层码、次层码和底层码三级动态复合型零件信息编码结构。系统只需存储和提取这三级代码,就可为整个工艺过程提供原始数据。
顶层码为七位数字静态码,前四位码为主码,描述零件的总体外形特征,分别记录外圆段数m、内孔段数n、端面段数k及轴的类别(长短轴)。后三位码为辅码,描述零件的毛坯特征,分别记录毛坯材料、毛坯种类和毛坯精度。
次层码为顶层码前三位主码的展开,采用特征描述法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描述零件m段外圆、n段内孔和k段端面的特征要素。次层码为动态码,码位随着顶层码的主码变化而变化,记为t,t=m+n+k。常见的特征要素及特征码见表1。
表1 各特征要素的特征码
底层码为次层码的进一步展开,采用参数描述法依次描述零件各段外圆、内孔和端面的几何要素,包括各型面主要特征及辅助特征的几何参数和精度等级,为t×16矩阵结构。由于端面是两个型面的连接面,所以端面信息与各型面信息有密切的关系,矩阵不仅记录了各型面的几何要素,还记录了各型面间的拓扑关系。
相关文章
- 2023-01-20天然气流量计量的高级孔板阀计量特性与误差分析
- 2022-05-05基于W77E58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和通讯仪的设计
- 2022-10-14虚拟DCS技术除氧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 2023-12-06轴瓦厚度测量机稳定性的测量分析
- 2024-10-29一种新型电容测量仪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