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束治癌装置及技术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为开辟重离子物理研究新领域,计划在兰州兴建一台中能(碳离子可达120 MeV/u)重离子加速器。在研讨该器建成后的研究目标与应用前景时,就提出了用重离子束进行肿瘤治疗[1]。当时,在美国LBL(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Bevalac上正在进行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l2]0 1988年,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建成后,我们成立了重离子生物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课题组,开始了重离子束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1993年,近代物理所决定将现有能量提升至高能区(碳离子将达900 MeV/u),拟在HIRFL上扩建一个电子冷却储存环((CSR),这给我国开展重离子束治癌的研究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1995年,我所重离子束应用研究组以“重离子治癌技术的研究”为子课题,参加了“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国家“九五”攀登计划(B),从此重离子束治癌在我国进人了实质性研究阶段[3]。至1999年,该课题组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增敏药物、治疗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储备的成果[41。2000年,在北京举行了“重离子束治癌,,为题的第145次香山科学会议[[s],与会的国内外放射物理学家、放射临床医学家、加速器技术专家、医学影像学家讨论了如何推动和加快我国重离子束治癌工作,并建议组建国家重离子束治癌科学研究中心。在上述阶段中,我国的重离子束治癌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与此同时,日本、德国的重离子加速器上先后进人了临床应用,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6,7]。但我们拟用HIRFL中能碳离子束进行浅层肿瘤的临床试验,却因CSR工程建设等因素,仍停留在生物物理实验研究阶段,直到2006年末才进人浅层肿瘤临床试验。
重离子束治癌研究和临床应用,一般都是先在研究中心已有的重离子加速器上进行的,如美国LBL的Bevalac,日本NIBS(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的HIMAC,德国GSI(重离子研究中心)的SIS ,以及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HIRFL。由于疗效显著,日本和德国先后都在医院里建立了专用重离子加速器,如日本的Hyogo(兵库),德国的Heidelberg(海德堡)。目前,我国也正在计划建造具有重离子加速器的医院,正式开展重离子束肿瘤治疗。重离子束治癌从研究到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专为肿瘤治疗的重离子加速器也经历了一段发展时期,并有了长足进步。本文着重介绍这类装置和这项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优越性及其科学依据和原理,治疗采用的参数和国内外的进展,已有不少文章可以参考[8–11],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文章
- 2024-01-08呼吸机校准的几点经验
- 2023-06-16基于ARM9的嵌入式pH值测控系统设计
- 2022-10-07彭水电站500kV配电装置选型及布置
- 2021-12-30国产2500kW/6kV高压变频器应用分析
- 2022-07-11浮子流量计的流量换算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