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针对丘陵山区三七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开展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研究。首先,对整机关键工作部件的液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与设计,完成了液压元件选型。然后,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开展各液压元件工作状态仿真分析,验证了液压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制造样机并开展田间试验,完成了对整机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的测试。试验结果显示驱动一级升运链、振动轮、二级升运链与提升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平均转速偏差分别为1.15%,2.05%,5.10%,4.09%;升降、倾角调节与倾卸液压缸的平均收回同步偏差率分别为0.63%,1.16%,0.62%,平均收回锁止偏差率分别为0.34%,0.66%,0.33%;倾卸液压缸的平均伸出同步偏差率与平均伸出锁止偏差率分别为0.56%,0.30%。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满足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可为丘...
自动落纱机自适应纱管夹持器设计及其动力学仿真研究
为了提高自动落纱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增强纱管夹持器适应锭子安装误差的能力,减小工作过程中的动力消耗,采用机构扩展法设计了一种自动落纱机自适应纱管夹持器。首先构建了一个二自由度的纱管夹持器主机构,并对机构进行扩展,增加3个杆件使它与原来的构件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以实现机构变异,并得到了自适应纱管夹持器的运动简图。该夹持器利用浮动连接板的摆动自动适应锭子的安装误差,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工作特点实现夹紧/预松纱管功能。在完成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自适应纱管夹持器进行了静力分析,研究了夹持器的受力情况。基于SolidWorks Motion建立了自适应纱管夹持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不同锭子安装误差下夹紧纱管时纱管所受到的接触力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锭子准确安装时,在夹紧纱管情况下有足够的旋转力矩作用在...
基于3M特征的设计知识表达模型
针对目前支持创新设计的知识多是分类表达和管理,缺乏统一的知识表达和管理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M(multi-attribute multi-dimensional multi-hierarchy,多属性多维度多层次)特征的知识统一表达与管理方法.根据支持创新设计的知识需求,将知识属性分为创新属性和基本属性两大类:创新属性是对知识内容的抽象化提取并实现知识间的多属性关联,包括知识的功能、输人输出流、TRIZ原理、领域属性;基本属性是对多学科知识物理属性的具体表述,包含背景、功能、原理、结构属性.通过建立基于知识创新属性和基本属性统一架构的知识表达模板,实现对不同类型知识的综合表达与交叉迁移,并根据该方法构建了相应知识库原型系统.以核反应堆堆下结构改进设计为例,说明了知识库的应用流程.结果表明此知识模型能够实现对设计知识的统。表达和管理,有利于知识...
圆管带式输送机的研究进展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圆管带式输送机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的特种带式输送机。对圆管带式输送机结构设计与改进、设计计算方法、性能的理论研究与测试等进行了回顾;通过总结国内外圆管带式输送机实例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输送带宽度与管径的关系、输送带弯曲性能、运行阻力等方面的问题,梳理了圆管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设计机理与输送带特性相关概念混淆的问题,从力学的角度明确了成形力、接触力(反弹力)、成槽性和横向弯曲刚度的关系,分析可知接触力包含输送带的重力,不能直接反映输送带的横向弯曲刚度,建议用成形力来表征输送带弯曲性能或横向弯曲刚度。根据实际应用和CEMA(Conveyor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推荐的输送带搭接宽度,指出了国内现行标准存在搭接宽度过大的问题,建议采用带宽管径比来表示带宽与管径的关系,并提出了...
用于相位衬度CT成像的大型精密转台轴系设计与分析
针对X射线相位衬度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高分辨率、高稳定性要求,设计了大型精密转台。转台采用焊接结构和密珠轴系支撑,具有质量轻、阻力小、回转精度高的特点。介绍了转台轴系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路线,根据成像视野区允许的运动误差对轴系精度指标进行了分解。通过静态分析、惯性释放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了转台的静、动态性能并验证了其结构刚度的合理性,结合精度分析对轴系关键部件的几何误差进行了分配,误差综合结果满足指标要求。最后,对转台样机的轴系精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满足相位衬度成像要求。焊接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和轴系精度分析方法对大型转台轴系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种大型球罐内部检修工作台的设计与分析
目前,大部分大型球罐内部定检、维修仍采用在球罐内部搭设满堂脚手架的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检修周期长、安全性差、易造成罐体二次损伤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大型球罐内部检修工作台,该检修工作台由底部支承平台、中央支撑立柱、回转支撑平台、顶部回转平台和升降牵引装置构成,采用顶、底部双向牵引和顶部水平回转相结合的结构,保证载人工作篮能够快速运行并精确定位至球罐内壁所有检修工作点。载人工作篮、中央支撑立柱与上、下回转支撑臂共同构成平面四杆机构,保证载人工作篮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运用M ATLAB和ADAM S对该工作台主要结构进行了动、静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工作台设计的合理性,结果满足承载力、平稳性、安全性等设计性能指标的要求。该检修工作台结构简单,装卸方便,采用电力驱动,方便设备...
采煤机液压拉杠力学检测系统研究
为了研究复杂工况下采煤机液压拉杠的力学特性,采用液压拉杠固定垫片处设置压力环传感器的方法,对不同截煤工况下采煤机液压拉杠的拉力变化进行实时在线检测,采用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实验表明:液压拉杠所受拉力的大小及波动与其位置和采煤机截煤工况均有关,其中位于煤壁侧上处的拉力最大,采空侧下处的载荷波动最剧烈;斜切进刀过程中,采空侧下、采空侧上、煤壁侧下和煤壁侧上等4处液压拉杠的最大拉力分别为495.345,379.85,493.294,539.33kN。研究结果为液压拉杠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大磁致高精度电反馈同步阀的特性分析
针对工程中两液压缸的高精度同步问题设计采用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大磁致伸缩材料作为阀的电-机转换元件并利用单片机采集与处理两液压缸的位移反馈信号从而达到高精度同步控制.通过阀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同步阀能够实现两液压缸的高精度同步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很好地解决了工程中两液压缸的高精度同步问题.
液压集成块三维参数化设计研究
采用特征对象化的设计思想,研究液压集成块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在分析特征间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对象化特征连接的概念,建立了液压集成块CAD环节中特征设计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复杂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液压转向助力系统能耗特性的分析和比较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效率利用在典型路面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了中位开式和中位闭式两种液压转向助力系统的能量消耗.经过对4种不同工作原理的转向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评价指出电动中位闭式系统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工程应用中仍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