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面向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建设一流课程、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成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文中分析了目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以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流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
液压传动课程的多模式混合教学改革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较强的实践性与广泛的应用性使液压传动学科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与液压相关的产品研发工作越来越具有普适性,为了适应高标准的研发生产需要,就要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学业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液压传动课程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为液压传动课程提出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校企合作桥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工程班授课,探讨液压传动在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上多模式混合并进式的教学方式可培育高质量毕业生以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生产。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该文介绍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以及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基于校企合作的QCS014A液压实验台改进设计与应用
QCS014A液压实验台是高等院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液压基本回路安装调试实验台,在使用过程中也充分彰显了优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随着实验教学对实验台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该实验台也表现出一些不足。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对QCS014A实验台的远程控制功能、先导控制功能和PLC自动控制功能等进行了改进与设计,以工程机械整机模型代替了单一油缸作为执行元件,并且将阀前补偿的先进技术在液压系统中进行了模拟应用,有效提升了QCS014A实验台的科研功能及实验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分析传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与实践资源,将高校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高校、企业以及教师、学生等的多方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共建联合示范实训中心——以武职PLC实训室建设为例
以武汉职业技术研究PLC示范实训中心的建立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合作方案,说明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类核心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诸如观念、师资、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瓶颈。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改革和建设,也关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些环节往往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并不是针对企业需求而设定的。面向社会需求,强化能力培养,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基于校企合作,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企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
基于企业生产要求的《液压与气动》教学改革与实践
企业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而培训教学的改革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在本校与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中,笔者基于企业生产要求对液压与气动教学进行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改革,并对其具体实践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校企共建液压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山东科技大学与济南海依兰液压机电工程公司,加强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学校有着多年从事液压测试与控制的技术的经验,跟公司合作,用企业的资金不断带动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落实学校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具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基于CAT的大型液压元件测试系统的研制
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研制大型液压元件CAT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传感器、仪表以及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液压元件的测试精度,同时也推进了产学研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