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液压导航网

  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庞大,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有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 003所,工科专业在校本科生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尚不高。中国工程院曾对全国5 000名工程科技人员进行过一次调查,21.8%的人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1]。

  我国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基本的工程训练和工程实践,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实践锻炼不够,社会适应性差[2]。一项调查显示,60.4 %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工程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工科学生一般都缺乏对工程设计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工业界需求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3-4]。自18世纪中叶诞生高等工程教育以来,高等工程教育界就一直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高等工程教育出现了“工程科学化”倾向,使得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心逐渐偏移,学校在教学中减少了工程实践训练的机会,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缺少丰富的工程经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的发展对工程师的要求。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与实际工程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偏离这种情况,美国高等工程界在借鉴德国重视实践训练经验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了“回归工程”的改革理念,从而掀起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又一轮改革浪潮。“回归工程”理念就是要使高等工程教育从“工程科学化”回归到工程本身。要求无论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还是培养侧重工程科学人才的学校,都必须回到工程实践中来。强调开发以问题为中心、融合“理论教学”和“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认为“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有着近60年的专业教学历史,由于历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学校于2000年升本后,仍然秉承“实践育人”特色,按照学校“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教学方针,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具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技术开发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电气工程人才。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