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转速CNG/汽油两用燃料电控发动机经济性及排放对比研究
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开发应用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为便捷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在1台4RB2电控汽油机上加装顺序喷射天然气系统,在完成动力性标定的基础上,对发动机CNG/汽油两种燃烧模式不同转速下的燃油经济性和NOx、HC、CO等有害排放物的排放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各测试转速工况下发动机燃用CNG的能耗均比燃用汽油的低,HC、CO的排放水平亦优于汽油燃烧模式,而NOx则在高转速工况下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CNG作为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双隐层BP网络的设计与逼近分析
为了设计一个实用、高精度的BP网络算法,对双隐层BP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对双隐层BP网络的设计入手,给出了设计该网络的所有关键因素,并且推导了两输入单输出类型的双隐层BP网络的学习算法。为了分析双隐层BP网络逼近能力,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同时使用双隐层BP网络和单隐层BP网络进行逼近实验,从而比较双隐层BP网络与单隐层BP网络。实验数据表明,双隐层BP网络具有更高的训练样本的输出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为BP网络的使用提供了另一条路径。同时也表明了超过两个隐含层的BP网络的实用性可能不太大。
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室内定位系统
基于超声波测距原理,提出了一种室内定位方法与系统。定位区域划分成M×L个方格,在每个方格的4个角上各安装1个带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超声波测距模块构成定位基点,其坐标是已知的。移动目标根据每个定位基点超声波测距结果,计算出与每个定位基点的距离,再根据这些距离计算出其在定位区域内的坐标。移动目标将计算出的坐标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上传到上位机进行显示、处理及保存。实验结果表明,定位偏差不大于5cm。
基于差异驱动的数字化教学绩效动态评价研究
以教师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估为研究对象,从数字化教学资源投入、数字化教学过程以及数字化教学结果 3个方面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差异驱动的动态评价方法应用到数字化教学绩效评价问题中。最后,从建立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多维价值主导的评价准则体系机制以及形成基于评价结果的动态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数字化教学绩效的对策。
基于PLC控制的禽舍开窗机的设计
为了提高规模化养殖禽舍内环境质量的调节效率,设计了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调节通风窗开度的开窗机。针对禽舍内实际环境调节的需要,在实现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控制系统及其算法进行了设计分析。实践表明:该开窗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易于控制,能够实时有效调节通风窗开度,并通过控制器协同风机等其他装置,共同完成对禽舍内环境质量的调节。
焊接钢轨轨腰残余应力特性分布研究
为研究焊接钢轨轨腰部位残余应力的分布特性,首先阐述了钢轨中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危害,介绍了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及优势,采用传统盲孔法与逐层钻孔法分别对标准60kg/m闪光焊焊接钢轨轨腰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得到了轨腰部位残余应力在母材区及焊缝区的分布特性及沿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轨腰部位母材区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焊缝区的残余应力为拉应力;轨腰部位的母材区与焊缝区残余应力值的大小相差非常明显,且焊缝区的竖向残余拉应力值很大;在深度h=1mm范围内,轨腰部位的残余应力值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2mm之后趋于稳定;逐层钻孔法将孔深范围内残余应力分层释放,释放更为彻底,因此逐层钻孔法所测得的残余应力值比传统盲孔法的大。
高速钻削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层缺陷试验研究
为研究高速钻削产生的分层缺陷,通过试验,利用分层评定系数和田口方法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主轴转速、进给量、钻头直径和钻头刀尖角等参数对分层破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进给量和钻头刀尖角对分层有重大的影响,主轴转速和钻头直径对分层影响较小,并获得了最小分层的参数组合。
复合材料壁板与钛合金接头连接强度试验与分析
复合材料发展快速且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整体制造困难等因素,结构件之间需要有大量的机械连接,因此提高连接区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复合材料壁板与钛合金接头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接强度试验研究,测得了结构件的极限拉伸栽荷与应力应变数据,得到结构件载荷传递路径以及危险螺栓位置,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当前智能制造若干关键技术综述
面向“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提升工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相关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从制造装备的自动化作业、制造资源的优化调度和制造系统的自组织3个方面,对智能制造中的机器视觉、优化调度和系统自组织进行了探讨,重点论述了其中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并指出了这3个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为以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CO2气体保护焊混合气体配比研究
为了研究不同混合气体配比对焊接过程及焊缝性能的影响,在其余焊接参数不变、仅改变Ar和CO2混合气体配比的情况下进行焊接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焊接试样的飞溅率、焊缝横截面的熔深和熔宽以及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既定焊接条件下混合气体Ar和CO2的最佳配比为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