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数控机床空间误差测量及补偿
为了改变机床空间误差综合性的测量手段和补偿技术在国内机床制造和生产中应用较少的现状和研究数控机床空间精度提升方法,介绍数控机床平动轴的21项误差和激光跟踪仪的空间误差测试原理,阐述测量与辨识机床空间误差的步骤和方法。在桥式五轴加工中心上进行空间误差测试,给出数控机床空间误差结果,并生成误差补偿文件,通过西门子的VCS功能进行了误差补偿。并对比分析了补偿前后的21项误差,对补偿前后数据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对机床空间体对角线的测量验证了空间误差测量与补偿的实际效果,补偿后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1.2%,应用该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机床的空间精度。
转矩转速测量装置转速特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为解决转矩转速测量装置转速特性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而研制转矩转速装置转速特性检测装置,从而对转矩转速测量装置产品质量和为社会生产的节能工作发挥计量技术支持作用。
挠性联轴器在扭矩计量中的应用
连接质量一直是影响扭矩计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引进国外金属膜片式挠性联轴器进行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刚性状态和挠性状态下同一扭矩传感器在扭矩标准机上的校准结果,论证引入挠性联轴器对扭矩计量测量结果的影响。
空调安装间距对市域列车气动阻力的影响分析
基于三维不可压缩定常Navier-Stokes(N-S)方程和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通过改变空调之间的安装间距,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整车气动阻力与空调气动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空调安装间距可有效降低整车气动阻力。160km/h条件下,与安装间距是空调机组高度的24.23倍相比,当安装距离为0时,整车气动阻力降低约6.3%。此外,安装距离小于空调机组高度的18倍时,减阻效果才显著。随着空调安装间距的增大,每节车辆第一个空调气动阻力先增大后趋近于平缓,甚至会小范围降低,其气动阻力变化主要受背风面气动阻力的影响;第二个空调气动阻力持续增大,其气动阻力变化主要受迎风面气动阻力的影响。
基于A柱后视镜车内气动噪声数值模拟与预测
针对后视镜引起的前侧窗与车内气动噪声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商用车进行车外后视镜区域数值模拟和车内噪声预测的研究。稳态分析采用RANS模型中SST(Menter)k-ω模型,瞬态分析采用基于SST(Menter)k-ω的分离涡模拟(DES);通过分析后视镜侧窗区域的稳态静压力与瞬态动压力、速度和涡量云图,揭示了因A柱后视镜而产生车窗表面的湍流压力脉动的机理;同时求解瞬态流场获得两侧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载荷。采用声学FEM方法将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作为边界条件来计算气动噪声的传播,基于车内声学空间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云图分布规律,说明了车内气动噪声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和声压级最大的分布区域;驾驶员左耳旁声压级曲线展示了20-2500 Hz频段内声压级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实车道路滑行测试,证实了气动噪声在车速80-110 km/h时较为明显的结论;采用CFD...
基于Workbench的往复式液压隔膜泵曲轴可靠性研究
曲轴是往复式液压隔膜泵动力端受力最复杂的零件,研究其可靠性对往复式液压隔膜安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Pro/E三维软件建立了隔膜泵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曲轴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该曲轴设计满足工作要求,可对大功率的三缸单作用往复式液压隔膜曲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重型商用车冷却系统性能优化
针对某商用车冷却系统散热性能不足,发动机出水温度偏高问题,运用数值模拟仿真方法对该车发动机机舱内的流场与温度进行仿真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冷却余量不足主要由冷却风量不足和散热器部分热风回流所导致。分别对冷却系统重要部件散热器、风扇和导风罩进行优化改进,并加以匹配分析得到最优组合方案,有效解决了问题。仿真结果显示,组合方案有效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通过实车测试验证模型可靠性误差率为1.1%,散热器冷却常数K值较原型降低了8.3℃,有效改善了发动机舱的散热环境。
电液位置系统的非线性校正与描述函数法分析
采用描述函数法,利用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电液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并且引入逻辑切换的非线性特性使其动态性能显著提高,和其它现代控制的状态反馈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可行性高的优点.
液压缸粘性摩擦对液压电梯起动平稳性影响的研究
从静摩擦到动摩擦过程中,相对运动速度接近零时可以观察到粘性滑动摩擦现象。该摩擦力的非线性改变使速度产生变化,导致人们在搭乘液压电梯时产生不舒适感。通过应用旋转活塞和连杆,并对液压缸加以改进,使液压缸里的粘性滑动摩擦可以被线性化,由此可提高液压电梯的平稳性。
最优跟踪在电液位置系统中应用
对液压位置饲服系统进行了建模,并且采用最优控制理论使误差和控制能消耗最小。在反馈方式上不采用 传统状态反馈方式,而采用液压系统固有的压力、伺服阀阀芯位移、位置传感器等信号进行反馈,从而不用构造状态观测器简单、可行性好。和古典控制理论相 比:有误差小响应快控制能耗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