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学坐标测量机的STEWART机构标定研究
为提高大型Stewart机构的定位精度,建立了误差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光学坐标测量机的标定方法。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本方法姿态测量过程简便,算法的收敛速度快,系统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为Stewart机构的标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正弦扫频振动控制中的信号综合与信号分析
结合正弦扫频信号相位函数的微分方程的特点,研究一种新的驱动信号产生方法,此方法具有较高的输出精度,并对外差操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外差操作可将响应信号频谱从当前扫描频率平移到直流分量,该直流分量描述了响应信号的均方根或者幅度的实部与虚部信息,直流中频检测器通过选择适当的低通滤波器释放出该直流分量,从而实现响应信号的跟踪滤波和均方根处理。实践证明该信号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正弦扫频信号的时变谱分析。
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的静态特性分析
通过对对称阀控非对称缸和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的压力特性、输出特性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阀控非对称缸系统静态特性的基本特征,指出为研制高性能的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采用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是最佳液压控制方案.进而探讨了系统的最佳负载匹配关系,给出系统设计准则,为正确设计阀控非对称缸伺服系统并进一步研究该类系统的控制方法,改善系统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为克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的本质非线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根据液压缸活塞杆的不同运动方向分别给出相应的三维模糊控制器来控制该系统,在实验中使用压力反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阻尼比,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系统的不对称性,而且顾系统的动态性能。
P-Q伺服阀及力控制系统的键图建模
本文介绍了P-Q伺服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着重分析了伺服阀各部分的流量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基础上运用键图对伺服阀进行建模.采用P-Q伺服阀控制的电液力控制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建立其系统键图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了P-Q伺服阀及电液力控制系统的键图模型是正确的.
基于Backstepping的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控制
考虑了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了系统的动态模型,然后基于Backstepping方法得到了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器.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到液压驱动机器人控制的设计上.最后对所提出的非线性控制策略与常规的PD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
极点配置在二自由度液压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二自由度液压伺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极点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利用状态反馈的方法重新配置了闭环系统的极点,并利用压力反馈的方法增加了液压系统的阻尼比。提高系统的快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考虑阀口误差的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建模、仿真与试验
从解决比例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存在的超压问题入手,分析因加工误差引起的各阀口重叠量不一致这一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阀口误差的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非线性状态方程模型和键图模型。应用这两种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一实际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压力特性,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和试验研究揭示比例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阀口误差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往往是引起有杆腔压力超过供油压力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仿真研究获得了阀口误差与系统超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比例阀阀口的加工精度有利于消除超压现象和提高系统的性能,进而建议将某些比例阀阀口误差控制在最大阀位移的0.5%以内。给出的两种非线性数学模型具有通用性,可用于对各类阀控缸系统进...
三轴液压振动系统的线性化模型与瞬态力解耦
导出了三轴液压振动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由于被试件具有高度和偏心所造成的瞬态力耦合.为消除这种耦合作用,设计了一种反馈解耦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消除系统存在的瞬态力耦合.
基于LMI的H∞控制在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应用
针对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选择适当的权函数,采用混合灵敏度的H∞方法设计并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算法求解鲁棒控制器。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在弹簧刚度发生变化时具有鲁棒性,并且结合结构不变性原理能有效抑制多余力,提高被动加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