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应用宽频谱电磁脉冲开放血脑屏障对血液流变学、生化和常规指标及血液中成分的结构影响及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1 引言

  人和哺乳类动物等都有血脑屏障(BBB)组织.所谓血脑屏障就是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一种结构,它由一些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紧密连接组成的细胞层,与包裹他们的外面连续基膜和附着于基膜上的星状形交织细胞形成的一层坚韧胶质薄膜突起组成的一种致密性结构。它能阻止生命系统中的一些水溶性物质如小分子的电解质进入脑组织,仅允许脂溶性的物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中。在其上存在的物质输运系统能使极性物质,各种氨基酸分子和葡萄糖转运到大脑组织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中, 供大脑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命活动[1-3]。同时它能阻止异物(微生物、毒素等)入侵而达到保护作用。但是,一旦大脑组织出现一些疾病如脑肿瘤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水溶性或分子量大于500Da的药物不能穿越 BBB 到达病灶,或治疗部位的药物浓度远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而不能充分发挥药效,极大地阻碍了包括脑肿瘤在内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如老年痴呆症、Huntington 舞蹈病、脑血管意外等的治疗。其原因在于恶性的胶质细胞瘤由于分化不全且深入神经细胞深处,手术不可能全部切除,同时95%以上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残存瘤灶,故其复发率极高。在此情况下需想法开放血脑屏障,让药物能进入大脑,使疾病得到医治, 便是现代医疗技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于是研究开放血脑屏障的方法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一旦取得突破,无疑会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磁辐射可引起 BBB 对药物的通透性增加。研究发现,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经1.8GHz GSM微波辐照后,14C标记的蔗糖通透性显著增加。动物实验也证实电磁辐射可引起 BBB 通透性的增加,如用 900MHzSAR=7.5w/kg 的 GSM 微波辐照大鼠后 BBB 处血清蛋白外渗出现。1994年Salford指出915 MHz 射频连续波和脉冲波均可引起动物BBB开放。Lin等在微波辐照大鼠后立即给予抗肿瘤药物氨甲喋呤(MTX),观察 MTX 进入脑组织的情况,发现在微波辐照后立即给药,可以明显增加脑组织对药物的摄入量,该作用在辐照后45 分钟消失,表明微波致BBB 的开放是可逆的。国内第四军医大学郭国帧等人采用一种前沿陡、脉冲短、频带宽,具有双指数波形特征的电磁脉冲开放了血脑屏障, 但体温没有升高,并发现随着电磁脉冲场强和脉冲次数增加时,标志 BBB 通透性变化程度的伊文思蓝(EB)光斑面积显著增加并且呈现可逆性改变。从而使血脑屏障开放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将为脑肿瘤等脑部疾患的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方法。此后,邝芸[4]等人建立了EB为示踪剂的方法。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