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嵌入式系统在机器人视觉中的应用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随着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紧密,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此时期新的微处理器层出不穷, 要求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更加便于移植,支持更多的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需要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支持包。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新技术、新观念开始逐步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如嵌入式数据库、移动代理、实时 CORBA等。各类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全球数以百万计爱好者的合力开发下迅速发展,由于具有源代码开放、系统内核小、执行效率高、网络功能强,多媒体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等特点,很适合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需要。

  一、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特点

  早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通常采用“硬件优先”原则,即在只粗略估计软件任务需求的情况下,首先进行硬件设计与实现。然后,在此硬件平台上再进行软件设 计。因而很难达到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取得最佳性能的效果。同时,一旦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时,整个设计流程将重新进行,这对成本和设计周期的影响很大。这 种传统的设计方法只能改善软件/硬件各自的性能,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不可能对系统做出较好的性能综合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和反复实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系统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微型化,硬件和软件也不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概念,而是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因而出现了软硬件协同 (codesign)设计方法,即使用统一的方法和工具对软件和硬件进行描述、综合和验证。在系统目标要求的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系统软硬件功能及现有资 源,协同设计软硬件体系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系统软硬件能力,避免由于独立设计软硬件体系结构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得到高性能低代价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通信、微电子发展的基础上,以及势不可挡的数字化信息产品的强大需求推动下,嵌入式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创新空间。

  (1) 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系统需求对我国芯片设计是一个机遇。以嵌入式处理 器为领头的国产CPU、片上系统(SoC)、片上网络系统(NoC)将有很大的发展。

  (2) Linux正逐渐成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主流;J2ME技术也将对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自由软件技术备受青睐,并对软件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不仅需要具有微型化、高实时性等基本特征,还将向高可信性、自适应性、构件组件化方向发展;支撑开发环境将更加集成化、自 动化、人性化;系统软件对无线通信和能源管理的功能支持将日益重要。近几年来,为使嵌入式设备更有效地支持Web服务而开发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这种操作 系统在体系结构上采用面向构件、中间件技术,为应用软件乃至硬件的动态加载提供支持,即所谓的即插即用,在克服以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局限性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机器人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