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第五章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 阀内流动的基本规律(3)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液压导航网

4、作用在锥阀上的液动力

1)、作用在锥阀上的液动力

外流式锥阀(见图)上作用的稳态轴向推力

第五章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 阀内流动的基本规律

  假定锥阀入口处的流速为 、压力为 ,锥阀出口处的流速为 、压力为大气压( =0),锥阀口的开口量为x,半锥角为 ,阀座孔的断面积为 , 。考虑到锥阀开度x不大,则可认为液流射流角 = ;一般倒角宽度 取的很小,故有 0, 。在稳定流动时,利用动量定理可知,作用在锥阀上的稳态轴向推力为 ,因 ,故可忽略 ,这样

  

  上式右端第一项为锥阀底面的液压力;第二项为液流流经锥阀阀口的稳态液动力,此力的方向使阀芯趋于关闭。因 , ,则上式为

  式中, 为外流式锥阀轴向推力系数。   (5-13)

内流式锥阀(见图)上作用的稳态轴向推力

  设 =0,按上述方法导出其稳态轴向推力为

  上式右端第一项为锥阀上面的液动力;第二项为液流流经锥阀阀口的稳态液动力,此力的方向使阀芯进一步开启,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故在先导溢流阀的主阀芯上,常用在锥阀下端加尾碟(防震尾)的方法来保证使作用其上的液动力指向阀口关闭的方向,以增加主阀芯的工作稳定性。

式(5-14a)还可写成

第五章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 阀内流动的基本规律

  式中, 为内流式锥阀轴向推力系数。

四、作用在滑阀上的液压卡紧力

第五章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 阀内流动的基本规律

 

  如果阀芯与阀孔都是完全精确的圆柱形,而且径向间隙中不存在任何杂质、径向间隙处处相等,就不会存在因泄漏而产生的径向不平衡力,称之为侧向力。由于这个侧向力的存在,从而引起阀芯移动时的轴向摩擦阻力,称之为卡紧力。如果阀芯的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这个阻力,就会发生所谓的卡紧现象。

  阀芯上的侧向力如图所示。图中 和 分别为高、低压腔的压力。图a表示阀芯因加工误差而带有倒锥(锥部大端在高压腔),同时阀芯与阀孔轴心线平行但不重合而向上有一个偏心距 。如果阀芯不带锥度,在缝隙中压力呈三角形分布(图中点划线所示)。现因阀芯有倒锥,高压腔的缝隙小,压力下降较快,过压力分布呈凹形,如图a中实线所示;而阀芯下部缝隙较大,缝隙两端相对缝隙铰小,所以b比a凹的小。这样,阀芯上就受到一个不平衡的侧向力,且指向偏心一侧,直到二者接触为止。图b所示为阀芯带有顺锥(锥部大端在低压腔),这是阀芯如有偏心,也会产生侧向力,但此力恰好是使阀芯恢复到中心位置,从而避免了液压卡紧。图c所示为阀芯(或阀体)因弯曲等原因而倾斜时的情况,由图可见,该情况的侧向力较大。

 参见图a,根据流体力学对偏心渐扩环形间隙流动的分析,侧向力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 、 分别为滑阀的直径、长度及大小端半径差; 为 =0时滑阀大端径向间隙。

  当 = 时,阀芯出现卡紧现象,此时的侧向力为    (5-17)

当 / =0.9时,液压侧向力有最大值,即

  则移动滑阀需要克服的液压卡紧力为

  式中, 为摩擦系数,介质为液压油时,取 =0.04-0.08。 

减小液压卡紧力的措施

在倒锥时,尽可能地减小 / ,即严格控制阀芯或阀孔的锥度,但这将给加工带来困难。

在阀芯凸肩上开均压槽。均压槽可使同一圆周上各处的压力油互相沟通,并时阀芯在中心定位。开了均压槽后,引入液压卡紧力修正系数 ,可将式(5-19)修正为

  开一条均压槽时, =0.4;开三条等距槽时, =0.063;开七条槽时, =0.027。槽的深度和宽度至少为间隙的10倍,通常取宽度为0.3~0.5mm,深度为0.8~1mm。才的边缘应与孔垂直,并成锐缘,以防脏物挤入间隙。槽的位置尽可能靠近高压腔;如果没有明显的高压腔,则可均匀的开在阀芯的表面上。开均压槽虽会减小封油长度,但因减小了偏心环形缝隙的泄漏,所以开均压槽反而使泄漏量减少。

采用顺锥。

在阀芯轴向加适当频率的和振幅的颤振。

精密过滤油液。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