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建设
一、引言
近几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行动体系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行动体系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传统教材无法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在使用由本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化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在项目选择、工作任务设计、项目相关的预备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删选、任务的操作执行难易度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缺陷,我们作了及时记录与补充,在进一步思索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材的编写理念基础上,对具体项目的选择及项目构成框架作了较大幅度调整,便于再版时修订。
二、项目化教材编写的理念
在进一步明确《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路进行编写。通过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能力要求如下:(1)常用液压、气动元件的认识、拆装、检测、维修能力;(2)液压、气动基本回路图的读图能力;(3)机械设备中液压气动系统分析能力;(4)中等复杂液压气动系统设计、计算能力。
1.项目的开放性、真实性。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有足够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动手动脑,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因此,项目本身必须是开放的。[1]项目的选取还必须考虑到实用、可行、趣味,即具备真实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工作等亲身经历,才能完成项目(使项目变完整),并从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入手,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精选教材内容,体现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激发学生关注未来的职业需求。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考虑学生将来可能从事岗位所涉及到的有关液压与气动技术相关知识,用到什么知识就讲什么知识,体现“学为所用、学有所用”的学习目的。在保证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舍弃烦琐的文字叙述、理论性较强的公式推导、复杂的元件结构图,取而代之的是简要的文字说明、结论性的经验公式、清晰的元件回路简图和生动的动画演示。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感性认识。
3.教材编写人员多元化。要让更多的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因为高职的教材必须与岗位要求紧密相连,而工程技术人员最了解有关岗位的实际情况,他们参与教材的编写可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相关文章
- 2018-11-12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中电磁兼容设计
- 2018-10-08皮囊式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 2018-11-27负载口独立控制负载敏感系统模式切换特性
- 2018-12-25600t液压起升门式起重机
- 2019-03-11面向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字仿真技术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