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可疑数据处理
一、定量化学分析中的误差
误差是定量分析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作为分析人员,不仅要通过实验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还要对测定结果作出评价,判断其可靠程度,查出原因,并采取措施减少误差,使分析结果达到规定的准确度,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1.误差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误差按其性质分为三类,即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如表1所示。
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在实际分析中,测量的精密度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好的测定,有可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即使准确度不高,如能找到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校正,也可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因此,提高准确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减少分析测试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杜绝一切过失。 具体如下:
(1)选择适宜的方法
如色谱分析中,用填充柱测定二甲苯的含量时,由于乙苯与二甲苯的峰部分重叠, 造成二甲苯定量困难, 此时应改用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来定量测定二甲苯的含量。
(2)减少测量误差
如天平的称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以及色谱峰面积的测量,这些原始数据的值大些,则相对误差就可以减少。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 平行测定的次数越多,平均值越接近真值,可大大减少随机误差。
(4)消除测试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经常性的原因引起的,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检验、校正和消除:
对照分析:用已知准确组成的样品 ,按照相同的分析方法和条件进行平行测定,以其分析结果校正本方法的误差,如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外标法。或采用“加入回收法”进行实验,即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组分,再作对照分析,看是否能定量回收加入的待测组分,以此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空白实验:由试剂或器皿带进杂质所引起的系统误差,一般可通过实验来消除。 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空白值,就可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结果。 如甲醛分光光度分析中以空白样品为透光100%, 就是一种扣除空白的方法。
仪器校正:可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仪器不准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如天平、砝码、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都应进行计量校准。
相关文章
- 2023-03-20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 2023-03-09流量计中超声波传播速度校正方案
- 2024-01-18加强矿石资源管理实施检水尺计量验收
- 2023-05-28浅谈核电站在役检查质量保证过程控制
- 2021-10-31模拟有源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