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马氏体不锈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研究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液压导航网

  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耐磨性,其主要通过时效析出弥散的纳米级的沉淀相ε-Cu来强化[1]。但在某些化学、机械以及酸、碱、高温等耐磨性及耐蚀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中,其耐磨性仍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2]。渗氮或氮碳共渗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高强度、高耐磨的渗氮层的同时心部强度也得到提高[3-4]。大量研究表明,稀土的添加可有效缩短渗氮或氮碳共渗周期并改善渗层质量[5-7]。作者前期对17-4PH不锈钢常规氮碳共渗进行了研究表明,17-4PH不锈钢经常规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后可显著提高其摩擦性能,且稀土氮碳共渗层的摩擦性能更好,但从显微组织可以看出,耐蚀性略有降低[8]。

  本文作者旨在研究添加稀土对17-4PH不锈钢低温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动力学、渗层的组织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用17-4PH不锈钢,其成分如表1所示。材料首先进行固溶处理,工艺为1040℃固溶处理1h油冷。将固溶态不锈钢加工成尺寸不同的试样,用于组织结构测试的试样尺寸为13mm×13mm×4mm,用于摩擦学性能测试的试样尺寸为28mm×14mm×4mm。

  将加工好的不锈钢置于30kW脉冲等离子体多元共渗炉中,升温至430℃进行有无稀土添加的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处理,时间1~16h,N2、H2、C2H5OH(含稀土)之间的比为1∶3∶0.5,炉内压力约150Pa。稀土试剂及其配制方法见文献[9]。

  选用CMM-33E型光学显微镜(OM)对渗层组织进行观察; 采用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XRD)对渗层表面相结构进行分析; 利用FA2204B型电子天平测量渗层质量的增加(简称增重); 用HV-1000型显微硬度计测试渗层的显微硬度分布,载荷砝码100g,保持时间15s; 利用Pin-on-Disk-1-AUTO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渗层耐磨性进行测试,条件为干摩擦,磨损载荷10N,WC球作为销头,直径Φ5 mm,转速为200r/min,时间为3600s,每个试样测试3次。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氮碳共渗层显微组织

  图1给出了17-4PH不锈钢在430℃有无稀土添加的等离子体氮碳共渗8h的渗层显微组织。由图1可见,添加稀土使渗层增厚,有无稀土的渗层厚度分别为30μm和44μm,增厚了46.7%,说明稀土起到了明显的催渗效果,且稀土的添加使渗层更加致密,说明稀土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共渗层的组织。由图1可见,无稀土添加的渗层组织疏松或有气孔,在渗层横断面上还能看到沿晶界的类似微裂纹的腐蚀纹路(如图1(a)中箭头所示)。腐蚀纹路的产生主要与晶界中的氮化物相关,也受晶粒大小和表层氮浓度高低的影响。晶界氮化物愈多,则愈容易出现腐蚀纹路。有稀土添加的渗层中的腐蚀纹路明显减少,仅有少量存在于靠近表面区域( 如图1(b)中箭头所示) 。这是由于稀土元素的存在可以强化晶界,改善氮化物的形状和分布,阻碍氮化物沿晶界析出和聚集长大,并且能改善晶界状态,阻碍晶间腐蚀纹路的形成[10]。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