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多结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壳层制备的研究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摘  要本文研究了多结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的壳层制备.在壳层制备过程中,pAg值、TAI和氨能明显影响晶体的生长和再成核过程.对立方体AgBr晶体而言,包壳速度相同时,再成核晶体数随包壳时pAg值的增加或TAI的存在而增加,随着氨的存在而下降.当TAI存在时,晶体习性由立方体转向八面体.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制备壳层的包壳速度比达到1B3.3时,乳剂的感光度有明显的增加.核壳银量比对乳剂的感光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当核壳银量比由0.83B1上升到4.5B1时,感光度上升了大约80%,而灰雾几乎没有变化.

    多结构颗粒乳剂是在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乳剂,它由多层组成,各层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多结构乳剂颗粒的壳层制备可根据壳的形状和所设计的乳剂颗粒的形状来确定,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控制一定的pH、pAg和温度,直接向含晶种的乳剂中注入银离子和卤离子,使得新生成的卤化银沉积在晶种上形成壳层.在这个过程中,控制一定的加料速度十分重要:加料过快,导致新核的生成;加料过慢,又会发生奥氏成熟和重结晶,使后加入的溴离子与碘离子发生交换而导致富碘层的碘向壳层的大量扩散.Leubner[1]基于动态平衡理论给出了确定晶体生长最快而不生成新核时的加料速度的方法.此外,壳层银量的多少,决定着壳层的薄厚,对乳剂的感光性能也会有影响.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对多结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颗粒壳层制备中的晶体生长和再成核过程、包壳速度及核壳银量比对感光度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

    1 实验

    本实验所用乳剂微晶是由感光所研制的微机自控乳化仪制成的,乳化温度50e~70e,搅拌转速2500 r/m.乳剂微晶的制备分为三步:首先制备立方体溴碘化银微晶晶种,然后等速双注KBr-KI和AgNO3溶液以制备富碘相,最后等速双注KBr和AgNO3溶液,以制成微晶的壳层.

    1.1 pAg值、TAI、氨对包壳过程中晶体生长最大速率的影响

    生成富碘相后的乳剂,根据表1所列的条件分别制备壳层,包壳时间相同.

    1.2 包壳快慢对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

    富碘后的乳剂,分别以形成晶种时加料速度的1.5倍和5倍的速度包壳,包壳银量相同.常规沉降、水洗,复溶至一定胶银比,乳剂号分别为H-1和H-2.

    将经化学成熟后所涂布的样片裁成12 cm@3.5 cm大小,经曝光仪曝光,在20e下显影5 min,室温下,置于F-5定影液中定影20~30 min.用CMT型透射式密度计测量样片的密度及灰雾D0,做特性曲线,由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求得反差C,根据感光度S=I/(HD0+0.85),求得S.

    1.3 核壳银量比对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