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数据处理
0 引言
水下定位技术是解决水下作业的前提与关键。目前,法国Ixsea、挪威Simrad、英国Sondardyne等公司都推出了中深水的商用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产品,但对其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则很少提及[1-3]。
国内只有少数机构在进行水声定位技术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成熟的产品,大部分都限于国外引进。本文便是以“大洋一号”装备法国Ixsea公司的Posidonia 6000深水超短基线为例,在介绍超短基线定位原理的基础上,依据水下目标相对位置x、y、z3向在时间轴上各自的分布来识别定位跳点、并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现对跳点的交互式剔除,得到可信的水下声学定位数据; 这一部分已开发出成熟的处理软件,并在中国大洋第21、22航次近700天的海上作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4-6]。
1 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原理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通过测量从水下应答器( 简称目标) 到船底换能器阵(简称基阵) 的声波传播时间(简称测时) 来计算目标的斜距r,通过测量从目标到达基阵各水听器的声波相位差(简称测相) 来计算目标的俯仰角和方位角,从而确定目标相对基阵的相对位置(x,y,z); 最后通过(x,y,z)和基阵的GPS大地坐标换算出目标的大地坐标。
由于船底换能器基阵的尺寸很小(d<<r),可按近似平面波场来处理; 同时依据船底换能器阵与水下目标间的几何关系,可得出[1]:
其中,λ为水下声波传播的波长; d为船底换能器基阵的阵元间距; ψ为船底换能器阵x轴相邻基元接收信号相位差; ξ为船底换能器阵y轴相邻基元接收信号相位差。
超短基线实际的测量值为斜距r和相位差ψ、ξ。斜距r通过回波测距测得,具有很高的精度; 目标的相对坐标(x,y,z)是其最终的水下大地坐标唯一的制约因素,其精度主要取决于相位差ψ、ξ的测量[2]。
2 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数据处理
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在实际的现场作业中,既会受到涌浪、风、海流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又会受到船载多波束、ADCP、浅地层剖面等同时作业的声学系统影响,更会受到母船船泊动力定位系统的干扰,导致不可避免的出现:
(1) 在其解算出的定位数据中存在跳点;
(2) 在动态测量环境下长时间不能给出定位数据,形成一个时段内定位数据空白的现象。
为满足现实作业需求,给水下目标上的各传感器提供可信的定位信息,本文依据水下目标x,y,z3向在时间轴上各自的分布,采用交互式剔除的方法来排除粗差定位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航位推算的定位数据匹配方法,以实现对水下目标定位数据稀少时段进行补足,从而提升水下定位数据的效率。
相关文章
- 2024-08-05通用内孔键槽对称度测量装置
- 2023-02-02一种条纹变像管静态电子光学聚焦特性数值模拟
- 2022-06-09基于CXA1191和SHT11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
- 2024-07-31MEMS仿生矢量水听器优化设计
- 2022-05-11基于MC9S12DP256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硬件研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