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克组砝码不确定度评定浅析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反过来,也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它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不确定度越小,所述结果 与被测量的真值越接近,质量越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价值也越低。在报告物理量测量的结果 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一方面便于评定其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这是 JJF 1001- 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对其作出的最新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独立而又密切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表明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一个参数。在测量的完整的 表示中,应该包括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时称为标准不确定度,如用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的表示方法则称为扩展不确定度。
1 概述
1.1 测量依 JJG 99- 2006《砝码(试行)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
温度为常温,相对温度不大于80%。
1.3 测量标准
F2等(级)标准砝码测量范围 1 g~200 g。
由规程中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U为 0.02,包含因子 K=3。
1.4 被测对象
二等砝码测量范围1 g~200 g,扩展不确定度 U 为(0.06~0.25)mg,包含因子 K=3。
1.5测量过程
F2等(级)标准砝码的测量是采用单次替代称量法。由两人分别使用天平将标准砝码直接一对一测量同标称质量的F2等(级)砝码可得到标准砝码与被测砝码之间差值,将两人测得差值的算术平均值加上二等标准砝码的质量值作为被测F2等(级)砝码的测量结果。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 数学模型
m=ms+d
式中:m———F2等(级)砝码的质量值;
ms———二等标准砝码的质量值;
d———被测砝码与标准砝码的差值。
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二等标准砝码的质量值 mg的标准不确定度 u(ms)评定
根据 JJG 99- 2006《砝码检定规程》中给出的二等标准砝码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 0.02 mg,包含因子 K=3。
相关文章
- 2024-01-08电子皮带秤计量及其监控系统的应用
- 2024-02-26基于PLC的油品运动粘度测量系统
- 2022-05-25浮选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 2024-08-296A02-T4铝合金板材表面树叶状黑斑缺陷分析
- 2022-06-27LED全彩灯光控制系统的实现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