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硅MEMS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测控电路设计
0 引 言
随着微机电系统( MEMS) 的发展,微加速度计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消费电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与需求,尤其在冲击载荷测量、弹药引信等领域,对高过载高gn( gn为重力加速度) 值加速度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上万至数十万 gn量程,且频率范围较宽,工作环境恶劣。其中,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灵敏度和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温度漂进行自检,通过实现闭环控制,可显著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是高过载 MEMS 微加速度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1,2]。
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敏感机械结构主要有 2 种形式:梳齿结构和三明治结构。其中,三明治结构只包含一组差分电容,结构简单,却可输出较大信号,灵敏度高,且机械强度高于前者,可达到很高的量程。针对硅材料脆性大、加工工艺复杂、支撑梁易于发生高冲击断裂失效( 尤其是梳齿结构) 等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 UV-LIGA 技术的非硅MEMS 金属多梁支撑圆盘敏感质量的“三明治”结构电容式高 gn微加速度计,对其结构、微位移微弱电容信号检测及其测控电路进行了设计,对高频载波发生、电荷积分放大前置级、相敏解调等各级电路进行详细设计,并通过电容标定实验对微位移检测通道进行了性能评估和验证。
1 微加速度计的结构与特点
金属多梁支撑圆盘敏感质量电容式微加速度计,其质量块、支撑梁和上下电极均采用金属材料,金属的断裂韧度远高于硅系材料,如采用准 LIGA 微加工工艺得到的镍制件的静态断裂韧度为 52. 73 MPa·m1 /2[3],多晶硅的静态断裂韧度却仅为 2 MPa·m1 /2[4],而对于各种材料,其动态断裂韧度最小值可认为是静态断裂韧度的 70 %,可见镍的静态断裂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都比多晶硅高得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发生断裂,提高抗冲击能力。微加速度计的结构如图 1 所示,上下电极采用金属薄膜材料,中间梁—质量块结构采用镍材料,为了减小阻尼,在质量块上均匀分布了一些减阻通孔。此外,这些通孔可增加牺牲层湿法刻蚀的通透性,释放在制作工艺中引起的残余应力。为了提高抗过载能力,中间质量块采用多梁支撑的圆盘形状,以降低边缘应力分布,且相比方形质量块结构变形分布均匀。增加支撑梁的数目,在一定程度上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也增加了质量块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了量程。轴向止档可以防止中间质量块运动时触和上下电极引起短路。上下定子电极分成三部分,分别为中间的施力电极与 2 个对称的检测电极。正常工作测量输入加速度时,施力电极和检测电极合用,提高检测灵敏度。分开使用时,通过在施力电极施加静电力模拟输入加速度,可用于实现微加速度计的自检、自标定功能[5]。
相关文章
- 2024-06-06LBOⅠ类临界相位匹配内腔和频555nm激光器
- 2022-07-29基于现场仪表通讯的集散控制系统在烧结自动配料中的应用
- 2024-03-01钢圈反射式光栅信号的补偿
- 2024-07-24基于激光测距的大尺寸测量应用研究
- 2022-12-29采用PLC解决车辆分散驱动的同步控制问题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