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型电活性聚合物(EAP)驱动器失效行为分析
近年来,电活性聚合物(EAP)材料以其具有大变形(380%)、高能量质量比(3.4J/g)、高效率(60%~90%)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1-2]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介电型EAP属于电活性聚合物的一种,目前针对介电型EA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机器人、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等[3-6]方面。
EAP薄膜材料是一种软材料,具有零弯曲刚度,只可以承受拉应力,无法承受压力和弯矩。一旦薄膜受到面内压力,很容易失稳,进而发生起皱现象。薄膜发生起皱以后,薄膜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同时产生了较大的面外变形,影响薄膜的力学性能,从而影响驱动器正常工作。另外,当驱动电场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介电型EAP薄膜会被击穿,从而失去工作能力。起皱行为通常发生在介电击穿之前,因此对介电型EAP驱动器起皱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针对EAP驱动器失效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哈佛大学的Suo等[7-9]利用线性的弹性应变能方程对机电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名义电场和名义电位移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验证了预拉伸有助于提高EAP稳定性这一结论,对影响EAP材料击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麻省理工学院的Plante[10]针对菱形、环形驱动器的失效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驱动器工作速度对其失效行为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彦菊[11-12]等利用Monney-Riv-lin、Ogden形式的弹性应变能方程来分析EAP材料的稳定性,讨论了薄膜材料参数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线性模型在描述诸如EAP薄膜等超弹性、大变形材料的力学行为时往往不够精确。圆环形驱动器用于研究比较方便,但无法输出力和功。相比之下,锥形驱动器的输出性能更佳。本文采用Yeoh形式的应变能方程,对锥形驱动器的失效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驱动器的安全工作范围进行了理论预测。
1 驱动器的失效模式及其判据
介电型EAP驱动器一般有3种失效方式[10]:机械强度、介电击穿强度与起皱现象。诸如材料缺陷、应力集中等局部影响导致的失效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以内。
驱动器的机械强度失效主要由EAP薄膜的材料强度决定,当薄膜内部的分子链状结构被拉伸到其允许范围以外,薄膜发生撕裂。机械强度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常用的VHB 4910薄膜一般在拉伸到其薄膜初始面积的36倍时发生机械强度破坏[13-14]。
在电极上施加电压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场会使得EAP薄膜变薄,从而产生更强的电场使得薄膜更薄。这样的正反馈过程使得EAP在厚度方向上急剧变薄,当超过一定的临界电场Eb时,驱动器会被击穿,失去工作能力。介电击穿强度主要由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可以通过试验确定。
相关文章
- 2023-06-02基于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
- 2023-11-01利用小型后坐冲击模拟试验装置进行重锤加速度的测量与分析
- 2024-09-30基于特征点位置及速度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质心位置测量方法
- 2024-05-24利用ADuC834构成二次仪表系统
- 2023-04-20激光三角测量中图像传感器参量自适应控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