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1 引 言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第二次重大变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分析方法,尤其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综合光、声、电、磁、热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使仪器分析更加蓬勃发展[1, 2]。仪器分析发展到今天,其内容繁多,不仅包括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还有测定物质形态、结构、微区、薄层及化学和生物活性的分析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微型化的分析仪器及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检测痕量与超痕量分析是近代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21世纪分析化学发展的主流[3]。本人经过多年从事仪器分析理论与实验教学,探讨有关实验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中,理论课时54,实验课时36,又是单独一门课。我们把理论课和实验课安排在同一学期,这样能使学生对所讲授的仪器分析方法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仪器分析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受到严格、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尤其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紧要。经过5年努力,实验室已经开设13个实验,已对01级~05级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2. 1 加强实验课的预习
仪器分析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的训练,把学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懂得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课堂,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作风和科学世界观有一定的作用[4]。我们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单独安排2节课,主要讲解实验安排、实验内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同时播放(现代分析仪器)教学录像片,使学生对分析仪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哪些样品用哪种仪器测定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仪器构造和操作步骤有初步的了解,建立了感性认识,为顺利地完成所做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每次上实验课前,都要交一份实验预习报告。通过预习报告可以让学生知道每次做实验的方法、标准溶液的配置、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和仪器测定。同时学生也提出一些实验方面的问题,老师可以在上实验课时给以解答。
2. 2 实验教学手段建设
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形象化教学手段建设。我们曾拍摄一部70 min的“现代分析仪器”教学录像片,在实验教学中穿插观看。该片的特点是:①新颖,囊括了具有国内外水平的大、中型精密分析仪器。②内容全,片中介绍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的21种现代分析仪器,并介绍了仪器全貌,仪器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仪器分析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③具有鼓动性,片中对主要分析仪器适用性和各个领域的应用作了简明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改变原来单调、枯燥的实验课,使教学形式和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不仅愿意动手操作,而且实验技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关文章
- 2024-02-27球墨铸铁铸造质量的无损检测综合评价方法
- 2023-04-19大口径凸非球面反射镜的拼接检测算法研究
- 2022-07-06无线动物识别和跟踪管理系统的设计
- 2023-07-18变配电监控系统在上海某医院病房新建工程中的应用
- 2022-05-31如何为轨道交通和混合动力车选择合适的IGBT模块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