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中MR序列定位线的绘制
1 引言
MR(Magnetic Resonance)又称核磁共振,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MR可以使CT显示不出来的病变显影,具有多断面,多序列,多参数的优点,是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又一重大发展,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但另一方面其成像技术的复杂性,也给定位当前图像切片在器官中的位置带来了难度。如果不能精确定位,必然使MR的优越性大打折扣。本文正是为了解决MR定位线绘制这一问题。
2 DICOM图像的解析
2.1 MR图像的特点
MR成像是通过在人体内不均匀分布的氢原子核,在均匀强磁场和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作用下,产生磁矩的回旋动力变化,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经过傅立叶转换,卷积法或Radon反演运算,重建为各序列图像。
MR不像CT只有一个成像参数—吸收系数,而是有纵向驰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横向驰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自旋核密度等几个参数,参与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丰富。它的图像特点是:灰阶成像;流空效应;三维成像;运动器官成像,所以其具有CT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其不足之处是成像时间长,空间分辨率低于CT。
2.2 DICOM标准
为了统一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格式,实现系统间信息自由交换,美国放射学会(ACR)和全美电子厂商联合会(NEMA)于1985年推出了医学数字图像存储与通信标准—DICOM标准,到1993年发布的3.0版,已发展成为医学影像信息学领域的国际通用标准。
DICOM标准中详细定义了影像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格式和交换方法,推动了影像信息学和PACS的研究和发展,并且由于DICOM的兼容开放,使得其与HIS、RIS等医学应用系统的集成成为可能。
DICOM文件数据在逻辑上分为四个层次:(1)Patient(病人);(2)Study(检查);(3)Series(序列);(4)Image(图像)。前三个层次在多幅图像里是公有内容,第四层是每个文件私有的。每一层被称为一个Information Entity(信息实体),被细分成Module(模块),每个Module里的最小单元叫做attribute(属性)或element(数据单元)。
DICOM文件在物理结构上由文件头和数据集组成。文件头包括128字节的序言和4字节的前缀组成。序言无固定结构,无内容时字节设置为00H,前缀为”DICM”字符串,用来标识DICOM文件。数据集保存了操作DICOM文件的所有必要信息,由多个数据元素组成。每个数据元素包含Tag、ValeRepresentation、Value Length、Value Field四个字段,保存了该元素信息的格式定义与内容。
在现有的PACS系统中,存在着大量非DICOM标准的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视频采集图像都要转化为标准DICOM图像。根据标准要求,只能转换为SC(Secondary Capture)类DICOM图。由于DICOM图像包含许多附加信息,仅有图像信息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在视频采集图像基础上添加患者信息、采集设备信息、检查信息等。此外为了构成完整的SCImage IOD,还需要转换程序自动添加一部分内容,主要是Study UID,Series ID和SOP Instance ID。为了保证UID的唯一性,需要制定不依赖程序本身的生成规则。例如可以由工具生成的UID+当前时间(ms)+随机数构成。
相关文章
- 2022-12-16移相式点衍射干涉仪的几个关键技术
- 2023-10-22近场声全息测量研究
- 2021-10-20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的DSP实现
- 2021-11-27冷轧汽车用TRIP钢的高温热塑性
- 2023-04-29超声波液体流量计的二合一前置预处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