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器测湿修正新方法
空调系统通过取样器测湿时,对结果必须修正,原有修正方法只适用于干湿球湿度计,使用不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修正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湿度传感器。
基于模糊免疫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PID控制
由于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惯性大、时间滞后等特点,单独采用常规PID控制往往效果欠佳。本文借鉴生物免疫反馈机理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模糊免疫PID控制器,将模糊免疫算法应用于室内温度控制环节,并运用模糊免疫PID控制技术对温室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环节的精度、鲁棒性、超调量及调整时间都得到较大改善。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构建及其性能
在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IEC)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构建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LDCS),该系统通过IEC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空调送风.研究表明:用LDCS进行空气调节是完全可行的,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工业废气余热、燃气发动机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且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在热源温度为70℃时可达0.8;具有优异的蓄能特性,蓄能密度一般大于1000MJ/m^3,与常规蓄能模式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在设定工况下,系统热力系数为0.94.
冷剂自然循环系统的分相模拟研究
为分析冷剂自然循环系统的运行特性,采用分相模拟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该模型由蒸发器、冷凝器及管路系统模型组成.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求解,得出了自然循环的制冷量随室外温度与机组冷剂充灌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循环的制冷量随室外气温的降低而增加.当蒸发器的出口处制冷剂恰好变为饱和蒸汽时,此时的冷剂充灌量可使系统制冷量达到最大值.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实了仿真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为冷剂自然循环系统进一步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除湿溶液蒸汽压的研究
除湿溶液表面蒸汽压的大小直接影响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在常用的除湿剂中由于氯化钙的价格低廉,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除湿剂,但它的缺点是蒸气压比较高,除湿效果不稳定,而氯化锂的价格高,水蒸气压较低且稳定,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良的除湿剂.为了提高除湿溶液的除湿性能和降低其价格,可以把两种除湿剂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就可以得到性价比比较好的除湿溶液.文中应用经典热力学理论研究了常用除湿溶液表面蒸汽压的形成机理.对氯化钙、氯化锂及其混合溶液表面蒸汽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接近,认为该方法可以用来较准确的估算各类除湿溶液的蒸汽压,为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剂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蚁群算法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的仿真
针对VAV空调系统中PID参数优化困难的问题,在变风量(VAV)空调系统房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PID控制策略,并将常规PID控制策略和基于蚁群算法的PID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进行数字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PID控制策略可使系统动态特性得到较大改善。
两支路自动循环调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两支路自动循环调配系统广泛应用于空调等电气系统的温、湿度自动调节,即当温、湿度等控制参数达到某一设定阈值时,调配系统自动切换至另一支路进行工作以达到参数调控的目的。针对部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分析了转换开关失效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模式,构建了两支路自动循环调配系统的物理模型,应用Markov链理论求出冷贮备条件下系统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及其转移率矩阵,再通过Laplace变换得到在不同条件下两支路自动调配冷贮备系统的可靠性预测公式。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验证了可靠性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桑塔纳(GL型)轿车空调系统整体性能优化研究
针对桑塔纳(GL型)轿车空调系统在夏季高温地区存在的制冷量偏低的现象,对空调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在基本不改变车身和车厢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选用大风量风机,重新设计鼓风机总成.样机台架性能测试与环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原系统.利用STAR-CD软件,对改进后的风道内气流流动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提出了改进方向.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关键设备的研究进展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采用两套独立的系统分别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可以避免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逐渐受到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分别总结该系统内各关键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湿度调节设备、高温冷水制备设备、干式末端等,并对相关的产品标准进行介绍。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在厦门地区的节能潜力
根据厦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相关空调设计参数,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LDECS)的能耗及相关特性与传统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DECS较传统一次回风系统可节约21.1%的运行能耗,并且环保及送风空气品质好,在厦门地区应用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