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超高压压缩机柱塞断裂分析
在对气缸、柱塞等各部件结构及其受力情况充分了解基础上,经试验判断、建立模型、解析分析和校核计算等手段,对超高压压缩机柱塞断裂故障进行了失效研究,分析了该压缩机柱塞失效机理,找到了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超高压压缩机气缸螺栓疲劳寿命评估
超高压压缩机气缸螺栓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会产生疲劳失效破坏。文中介绍了二次机气缸螺栓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利用裂纹扩展速率与螺栓的临界裂纹尺寸对含缺陷的螺栓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为设备的诊断维护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高压离心泵滑动轴承稳定性分析
分析了高压离心泵轴承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径向滑动轴承的非定常运动雷诺方程计算出油膜的八个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并以此计算出转子的综合刚度和涡动比平方,得到油膜的失稳转速,最后以高压离心泵实际结构参数进行了轴承的稳定性分析,得出转子正常工作时是安全的结论。
吸收式制冷系统换热网络优化
针对目前吸收式制冷系统消耗公用工程大,整机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行了换热网络投资与公用工程联合优化,即首先通过夹点分析建立合理的换热网络,再计算选择最小传热温差等决策变量,通过建立并求解相应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编写计算程序得到联合优化结果。该方法对于合理设计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有效利用公用能源,提高系统整体效率有指导意义。
房间空调逐时冷负荷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比较了房间空调逐时冷负荷的两种计算方法—Z-传递函数法和辐射时间序列法。与Z-传递函数法相比,在将得热量的辐射部分转化为逐时冷负荷时,辐射时间序列法无需迭代,计算简便,而且辐射时间因子能反应围护结构的热响应特性,可作为评价围护结构蓄热能力的指标。推导了房间传递函数系数与辐射时间因子的关系式,可通过现有的ASHRAE房间传递函数系数数据库计算典型房间的辐射时间因子。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试验研究
介绍了地源热泵试验装置及测试装置的建设过程与冬季运行试验。分析了冬季地源热泵试验的有关数据。得到热泵运行前后土壤不同深度温度,地下5m以下土壤初始温度基本稳定在15.5-17.5℃,启动2h后地下50m土壤温度由运行前的17.2℃下降为12℃左右。地下土壤温度的恢复比开机运行时温度降低速度要慢。进出地下埋管的水温分别为6-8℃和9-11℃,温差一般为2-5.5℃。热泵供水温度为43-48℃,回水温度一般在39-43℃之间。温差一般为2-4℃。单位管长换热量在25-45W/m之间。机组平均COP为4.0,系统平均COP为2.3。
第十届世界过滤大会及展览会综述
介绍了第十届世界过滤大会以及会议同期举办的展览会的基本情况,对会议交流的论文进行了综述,对我国过滤与分离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及未来趋势提出了看法。
旋流器内空气柱形成与发展及其对分离的影响
空气柱是固-液型旋流器流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它对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模型模拟了空气柱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了空气柱形成和发展的机理,分析了空气柱对旋流器溢流比、流场湍流结构、能耗的影响,并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析了空气柱与分级效率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柱导致旋流器溢流比、湍流强度及能耗增大,分级效率降低。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应尽可能减小或消除空气柱。
旋转式压缩机消声器有限元分析
旋转式压缩机消声器是设置在压缩机泵体排气口处的,其作用是降低气流脉动以降低噪声,改善压缩机性能。由于转子旋转-转就完成了一次排气过程,所以消声器所受的压力脉动也是周期性变化的。消声器在这种交变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必须对其强度进行校核。本文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从流体和结构两方面对消声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消声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考虑消声器的多种工况和加工工艺,对其进行了静态强度校核以及疲劳强度校核,从而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
300MW轴流式核主泵模型内流测量方案探讨
核主泵是压水型反应堆核电站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开展核主泵内部流场的实验研究,对泵水力部件优化设计、提高泵的性能、增强泵运行稳定性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认识其内部流动的真实结构,拟采用目前较先进的非接触式光学流场测量仪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对泵内流场进行测量。针对300MW轴流式核主泵模型,设计了内流测量实验台,提出高温超高压系统的生成办法;认为运用进口窗和出口窗两种测量方案,可以实现包括叶轮、导叶、叶轮与导叶间隙等在内的全流道三维速度测量;给出窗口开设位置的确定方法,并提出解决叶片相互遮挡及测量同步性保证的方案。为进行模型泵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