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构建及其性能
在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IEC)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构建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LDCS),该系统通过IEC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空调送风.研究表明:用LDCS进行空气调节是完全可行的,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工业废气余热、燃气发动机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且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在热源温度为70℃时可达0.8;具有优异的蓄能特性,蓄能密度一般大于1000MJ/m^3,与常规蓄能模式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在设定工况下,系统热力系数为0.94.
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研究
以实验的方法对采用填料塔式再生器的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得出了再生器热源温度在55.5 ℃工况下的传质系数和热源温度对出口参数有影响的结论.同时发现传质系数平均值约为0.32 mg/(m2Pas),根据实验数据提出提高填料塔式再生器再生性能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种蓄能密度高的相变潜能蓄能模式,并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种蓄能模式的蓄能密度一般在1 000 MJ/m3以上,这表明该蓄能方法比常规蓄能方法更为有效.
热回收式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制冷系统理论研究
提出了一种热回收式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可以全年运行,借助蒸发冷却技术和直接接触换热器,大幅度降低了冷却水的消耗量,能够回收利用室内排风的冷热量,与同类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通过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式冷却器是影响冬季热回收量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其蒸发器、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却器应按冬季工况进行设计和匹配,在西安冬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下,系统的性能系数TCOP、COP和COPh分别为0.925、0.6516和4.17。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制冷系统性能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液除湿空调制冷系统,它采用了蒸发冷却技术和直接接触换热技术,用制冷剂取代冷却水作为溶液和制冷剂自身的冷却介质,降低了冷却水用量;同时它以适当提高再生温度为代价,加大了再生溶液进出口的浓度差,减少了再生溶液的质量流量,大幅度降低了再生热量,实现了系统再生能力和除湿能力的良好匹配。经过计算和分析,新系统的整体性能要优于常规溶液除湿空调制冷系统。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在厦门地区的节能潜力
根据厦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相关空调设计参数,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LDECS)的能耗及相关特性与传统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DECS较传统一次回风系统可节约21.1%的运行能耗,并且环保及送风空气品质好,在厦门地区应用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不同填料溶液除湿器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逆流除湿过程的热质交换数学模型,对4种不同填料的除湿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除湿器内空气含湿量的分布情况,对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规整填料的除湿效果优于散装填料,而鲍尔环的除湿效果优于其他散装填料。
LiBr溶液除湿系统再生器性能正交试验研究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本文设计了正交试验,对入口溶液温度、液气比、入口溶液浓度、入口溶液流量这4个因素对再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再生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入口溶液温度、液气比、入口溶液浓度、入口溶液流量,其中入口溶液温度对再生率结果影响最大。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耦合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从理论上分析了溶液除湿过程中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实际的溶液除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质过程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质通量携带的焓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二是水蒸气变成水释放汽化潜热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其中汽化潜热的影响较大。而传热过程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在不同气候地区的优化选择
根据气候带或地理条件的不同,选定8个具有典型气候的城市。建立数值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平台对6种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和5种蒸发冷却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以送风状态参数、制冷量、系统热力系数等作为分析不同循环性能的指标,揭示出各种循环的性能在不同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循环C6的送风湿度最低,系统热力系数最高,最适用于潮湿的南方地区。循环R4的制冷量较大,较适用于干燥的西北地区。研究结果为不同气候地区选定合适的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提供借鉴。
组合式除湿新风系统性能分析
以提高除湿新风系统除湿能力和性能系数为目的,设计了高温水预冷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和转轮全热回收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新风相对湿度为65%,温度在32~37℃范围内时,组合式除湿新风系统的除湿能力是常规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的1.2~1.3倍,送风参数受新风参数变化的影响很小,送风参数基本不变,系统稳定;典型工况下,高温水预冷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的性能系数比常规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提升98%,转轮全热回收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的性能系数比常规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提升134%。组合式除湿新风系统的性能优于常规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具备推广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