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吸收式制冷夹点分析法
氨水吸收式制冷需要消耗很大的公用工程,其性能系数(COP)不是很高,引入夹点分析法分析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该方法能够确定可回收的系统最大内部循环热,优化后的系统性能系数为0.623,比优化前的系统性能系数高11.58%。该方法对氨水吸收式制冷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太阳能驱动的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循环特性
提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小型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有效回收精馏热及吸收热,降低发生温度,实现机组风冷化以及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增加系统能效比。在建立组成系统各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循环特性进行计算,得出在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参数变化时,性能因数的变化规律,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蓄热热回收的实验研究
开发了一种熔点为55℃的新型蓄热材料,基于包含相变蓄热与水蓄热的复合蓄热热回收空调实验系统,对新型材料的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采用新型相变材料后复合蓄热器可以有效回收冷凝热达19.6%以上,并可持续制取温度在45℃以上的生活热水,满足日常需求。
一种节能型全新风除湿机
针对普通全新风除湿机能耗高的不足,介绍一种节能型全新风除湿机。该机组采用静止型板翅式换热器作为热回收装置,回收新风的热量和蒸发器出风的冷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分析表明,该除湿机在满足除湿需求及不增加初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基础上,节能效果明显,性能稳定。机组采用模块化组合式结构,安装方便,工程适用性强。
溴化锂机组冷却炼厂循环水的应用分析
炼厂低温余热由于温度低、热源分布广等特点,回收热能困难,回收低温余热成为我国炼油企业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及炼厂低温热特点的分析,提出利用低温热作为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的方案,并以某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设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该制冷机设计合理,COP为0.67,产生的冷量为8.874 1×107kcal/h,可实现年节省2 050.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低温余热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完全冷却本装置产生的循环水,实现炼厂的节能减排目标,而该制冷机安全环保,应用于炼厂的低温热回收安全可靠。
热回收式水-空气热泵机组热源系统的性能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剂自然循环技术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热源系统形式。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预测了冷凝器进水温度、水流量与室内排风温度、排风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循环热源系统的加热量随着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当冷却水量增加或排风温度升高时,加热量相应增大。通过对系统性能进行模拟研究,为系统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上海地区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节能效果探讨
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作为建筑节能的一种重要途径,逐渐受到广大空调设计研究人员的重视。根据上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探讨了排风热回收的节能潜力,分析在上海地区夏季工况使用全热回收装置的能量回收情况,研究表明上海地区排风热回收装置节能效果明显。
新型太阳能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设置精馏器提纯氨蒸汽,并有效回收精馏器精馏热及中温吸收器吸收热,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以及机组风冷化和小型化,与传统系统相比其系统性能系数(COP)显著提高。基于能量守恒、溶液质量守恒和氨组分质量守恒建立系统各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对系统循环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参数对系统COP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设计及建立最优运行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热回收型风冷螺杆冷水机组的试验研究
简述了带冷凝热回收的风冷螺杆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及其样机的构成,并对其在不同热回收率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同时,根据冷凝热回收制热水对样机系统能效的影响曲线,对热回收出水水温和热回收率进行研究,阐述热回收出水水温和热回收率对热回收型风冷螺杆冷水机组的性能影响,最后进行机组整体性能分析。
联合室内排风能量法的空气源热泵的结霜情况分析
提出了一种联合室内排风能量法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即将室内排风与环境空气混合,然后再通过空气源热泵的室外换热。该方法既可以缓解空气源热泵系统结霜问题,又为室内热排风热量回收提供新途径。利用全国18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室内排风状态为16℃/30%和24℃/60%时,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结霜概率分别减少0%~36.17%和10.97%~68.17%。并依据结霜改善情况将该方法的适用性分为4种:不适用、可以采用、建议采用和应当采用。其中,北京、济南、太原、兰州和石家庄5个城市属于应当采用该方法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