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阳能增压吸收式制冷循环
提出了一个以NH3-LiNO3为工质对、压缩蒸发器出口冷剂蒸气、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的新循环,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新循环的性能指数、效率、电热比和冷却水量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补偿相当于0.7%-10.68%太阳能能量的电能可使热源进口温度自95℃降低16℃-22℃,新循环的性能指数在0.495-1.201之间,效率在0.245-0.122之间,冷却水流量随驱动热源进口温度的降低基本呈线性从7.24kg/s减少至3.74kg/s。克服了传统循环受限于太阳能波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节能效益和实践价值。
对影响扩散——吸收式冰箱COP热力参数的分析
建立了扩散-吸收式冰箱工质的物性模型和热力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一些热力参数对COP的影响。本文程序可用于扩散-吸收式冰箱(工质NH3-H2O-He)的热力计算,计算结果对扩散-吸收式冰箱的研究和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吸附-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提出一种以沸石-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COP).相比于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复叠式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温度高于200℃时,也不会腐蚀材质,因而是一种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对该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研究.
冷凝器流程布置对高温热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进行了以HFC125为工质的高温热泵热力性能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有、无回热循环工况下,冷凝器不同流程布置形式对系统CO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回热循环情况下,冷凝器串并联混合布置形式具有较好的效果,系统COP实测均值达3.0,且和理论值接近度达80%以上。本文研究结果为高温热泵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了依据。
工业用冷水机组设计选型中性能评定的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国标GB/T18430.1和美标AHRI 550/590,认为前者不适合对工业用途冷水机组进行有效的性能评定。因此,一个简单的方法被提出来,以计算工业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的平均性能系数来作为设计选型的参考依据。
R134a和R22在水源热泵应用中的性能研究和比较
用R134a和R22作为制冷剂在相同的水源热泵系统里进行实验,对比研究了各自的性能及其冷凝出水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蒸发进水温度和冷凝出水温度下R22有着较高的制热量,高约30%,但是R134a的COP相对较高,高约5%;特别是在高温时R134a的压比以及功耗都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水箱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对于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性能的提升,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压缩机效率、换热器效率的提升、膨胀机和喷射器的应用以及控制方式的优化,但关于水箱结构对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较少。普通水箱的应用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制取高温热水时,性能影响更大。另外,水箱的设计和制造也相对压缩机、换热器等主要部件的优化容易,成本也较低。本文试验测世了不同水箱温度条件下,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性能变化,通过分析提出了改善性能的方法。
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运行工况性能测试分析
通过搭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试验平台,测试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工况下的运行性能。通过试验测试分析,得出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制热、制热水以及制热+制热水模式下运行时,机组制热功率、机组总制热量和COP值的变化规律,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冬季工况下R32热泵性能的试验研究
以一台变转速热泵空调器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在冬季用R32做制冷剂时机组的能效及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以研究制热工况下空调系统中用R32作为替代制冷剂的可行性。试验测量参数包括蒸发器(室外机)和冷凝器(室内机)的传热系数、换热量、总压力降以及整机制热工况下的COP。通过结构匹配的室内、外侧两换热器在系统运行中同步测量,结果表明:冬季名义制热工况下,R32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比用R410A高出约3.0%,蒸发器、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也有所提高,其中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提高约6.0%,冷凝器传热性能提高约6.7%,而压降对比则变化不大。
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运行特性的研究
根据对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夏季运行性能的实测,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楼土壤源热泵系统夏季制冷工况的连续运行特性与间歇运行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测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土壤进入准稳态阶段所需时间约7~8 h,其单位埋管换热量及系统COP分别为47.7~49.3W/m和2.34~2.52,平均值分别为48.3W/m和2.37。同时,根据建筑负荷特性,在满足房间舒适度的前提下,采用可控间歇运行方式来合理地调节开停机时间比例,可改善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弥补地下传热慢的不足、强化地下传热过程,从而提高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