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设备及推力轴承集成隔振系统设计
提出将船舶动力装置及推力轴承安装在公共基座上进行集成隔振,建立集成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重点分析了螺旋桨静态推力作用下隔振系统的位移特性,并研究船舶倾斜摇摆工况下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推力轴承位移特性与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船舶静态及准静态工况下,集成隔振系统位移较小,对具有位移补偿功能的推力轴承具有设计参考意义;主要设计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隔离推进轴系振动。
阻尼动力吸振器的仿真设计
建立了单自由度主系统安装多个吸振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例讨论了吸振器各参数变化对总体吸振性能的影响并用实验给予了验证。
声波在多层介质中传播的四端参数模型应用分析研究
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透射和反射时,借鉴机械四端参数法,利用声学边界条件,引入了四端参数矩阵,建立四端参数模型.通过对四端参数矩阵的分析,探讨了在简谐平面波垂直入射的条件下,声波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推导出声透射系数和声反射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
隔振器广义弹塑性力学模型建模与应用研究
钢丝绳隔振器是一种最常用的干摩擦隔振器。它具有强非线性,性能重复性很差,通常解析法很难为之建模。应用广义弹塑性模型对具有干摩擦特性的钢丝绳隔振器进行了力学建模。模型物理概念清晰,建模过程简单,可以很好地解释和描述钢丝绳隔振器的静刚度渐软特性和动刚度的振幅依赖性。以HGGS-1200钢丝绳隔振器为例,说明了建模过程及试验验证。证明这一模型同时符合静态、振动和冲击试验结果,能够较准确地描述钢丝绳隔振器的力学特性。该方法可从易于得到的静态试验结果直接获取钢丝绳隔振器振动和冲击特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肘形挠性接管冲击特性试验研究
针对肘形挠性接管特殊结构形式,提出了两根相同挠性接管对称或反对称安装测量方案,用于测量其不同坐标方向上的冲击特性。采用阶跃松弛释放法,测量了不同工况下肘形挠性接管冲击振荡的固有频率与阻尼比,从被测试件对应工况时机械阻抗测试曲线中获取了肘形挠性接管的端部等效质量,用于冲击刚度的计算,进而计算出阻尼系数。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冲击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为抗冲击设计和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DFB光纤激光器声致弯曲振动研究
对利用DFB(分布反馈式)光纤激光器进行水声探测时的弯曲振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实验研究。总结了采用非平衡干涉仪解调系统解调的DFB光纤激光水听器的声压灵敏度计算公式;基于梁的弯曲理论,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两端固定的DFB光纤激光器在50Hz~20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压灵敏度,绘制了该频率范围内的频响曲线:采用振动液枉法对一支DFB光纤激光器在该频率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表明了细长型结构的DFB光纤激光器在水声场中很容易由于弯曲振动而引入较大的非声压振动的干扰信号,影响其水声探测性能,有必要在DFB光纤激光水听器探头的设计中考虑这一因素。
检测纳米微粒粒径方法的研究
用光子相关法、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三种测试方法测定了同一标准样品的粒径,比较了三种测试方法在纳米粒径检测方面的特点.光子相关法给出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而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在测定粒径的同时直接观察到微粒的外貌.
绝缘油全密封自动取样仪
变压器取油工作能直观反映变压器运行情况,而变压器取油质量的关键指标在于取油工作中的密封性是否实现。提出一种绝缘油全密封自动取样仪,以全自动密封取样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工取样方式,实现安全快速的取样工作,对今后的变压器油样取样工作具有积极的技术参考意义。
内啮合齿轮泵发展综述
内啮合齿轮泵结构紧凑,振动噪声低,发展优势明显。为深入掌握内啮合齿轮泵发展动态,首先介绍了渐开线和直线共轭两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内啮合泵的优缺点;其次总结了两种类型内啮合齿轮泵产品发展现状和新产品的开发动态,梳理了当前关于两种类型内啮合齿轮泵的研究热点和技术方向;最后指出了我国内啮合齿轮泵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对全面理解内啮合齿轮泵,推动国产化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进步具有参考意义。
水下拖曳系统U型回转运动实验研究
为了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拖曳系统动力学研究,为水声测量技术提供准确有效的阵型位置,设计了一种小型水下拖曳系统动力学原理样机,并运用基于MapInfo软件的轨迹提取方法,在回转直径为0.50m条件下改变拖曳速度、拖缆长度,开展了拖曳系统U型回转运动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提取分析定义了拖缆回转弯曲参数,结果表明:当弯曲参数较大时,拖缆回转中轨迹弯曲明显,且受到拖曳速度变化影响较大;当弯曲参数较小时,拖缆回转中轨迹弯曲较弱,且受到拖曳速度变化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