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阵风作用下箱梁断面的气动特性分析
基于二维非定常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和RNGE-e湍流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箱梁断面在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阵风以-5。^+5。攻角作用下的气动力及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IEC阵风作用过程中箱梁断面的三分力系数的总体变化特征、入口边界静压变化特性及流场内静压的顺压和逆压特性等。分析表明,IEC阵风模型比TSI(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operability)阵风模型更适于桥梁气动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液压无级变速器中转向阀操作凸轮的廓线设计
针对如何提高操作凸轮在液压无级变速器中的转向性能问题,对凸轮的廓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对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的转向机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凸轮理论轮廓曲线的数学模型,根据工程实际采用二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对该凸轮理论轮廓曲线进行修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实用的凸轮三维模型。
基于遗传算法PID的风力机变桨距系统电液伺服控制
针对风力机电液伺服变桨距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再现了系统跟踪阶跃信号的系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器作用下,风力机变桨距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多路阀中安全阀的先导阀弹簧的多目标优化
以先导阀弹簧的固有频率最大和质量最轻为目标,确定其设计的约束变量,建立先导阀弹簧的优化设计模型,并用MATLAB语言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弹簧各设计变量明显优于原设计。
发动机液压悬置动特性分析
根据典型液压悬置的物理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对其动特性进行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最后分析了各个元件参数对液压悬置动特性影响规律。
基于FMEA的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根据某公司近几年渣浆泵用机械密封产品返厂维修真实数据,统计各类密封元件失效导致密封失效的占比情况,并根据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各类密封元件失效机制及表现形式,总结维修处理办法。利用故障模式及后果分析法(FMEA)计算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各潜在故障模式的风险顺序数(RPN),确定端面变形、温度异常、密封元件磨损、腐蚀是风险顺序数较高的故障模式;根据分析结果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提出相应改进优化措施。该研究可为降低故障风险、延长装置使用寿命、降低渣浆泵用机械密封使用成本提供参考。
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双向密封性能研究
运输有毒或可燃性气体的管道泄漏易导致起火、爆炸等灾难性后果。大口径球阀常用于矿山通风或天然气集输管道,球阀的密封性能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指标。文章在高压密封和低压密封工况下对40英寸全焊接球阀的密封结构组件正、反向密封时的密封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正、反向密封时,高应力区出现在阀座支撑圈上,最大等效应力小于屈服强度;阀座密封圈的高应力和最大变形均出现在与阀座支撑圈接触的2个尖角位置。高压密封时,阀座与球体接触区域的接触压力均大于介质压力,满足密封要求。相比于高压密封工况,低压密封时阀座与球体的接触区域明显减小,需确保介质工作压力大于设计压力,防止过低的介质压力降低其密封性能。该研究可为大口径球阀密封压力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为大口径球阀双向密封性能分析提供研究方法。
油液特性对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的影响
含气量、温度和压力作为反应油液特性的3个重要参数,在轴向柱塞泵仿真分析时易忽略其对流量脉动特性的影响。为了探究油液特性对轴向柱塞泵出口处流量脉动的影响规律,基于AMESim建立轴向柱塞泵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的含气量、温度以及压力下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进行仿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液特性对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影响较大,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特性随着油液含气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油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系统压力的减小而增大。
多级液压天线举升机构运动平稳性检测系统
为实现对多级液压天线举升机构运动的平稳性检测和量化分析,提出一种检测系统:首先,通过四连杆式检测装置上的绝对编码器采集相关运动数据,数据经数据采集模块处理后,得到机构的实际运动曲线;再根据机构的结构参数并结合机构运动模型,得到机构理论运动曲线;对2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拟合度指标的量化数据和运动偏差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定向地对各级液压机构的流量做出针对性调整。最后以某多级液压天线举升机构为例验证该检测系统的可行性。
涡流发生器对不同弦长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加装涡流发生器有助于大型风力机叶片根部厚翼型表面边界层气流分离的控制。以DU97-W2-300三维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转捩模型对安装相同尺寸的涡流发生器,弦长分别为0. 6、1和1. 5 m的翼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涡流发生器控制流动分离的机制。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对于3种不同弦长的翼型,在攻角0°~14°范围内,计算得到的升力系数基本相同;当攻角大于14°后,随翼型弦长增大,升力系数减小,翼型尾缘分离区域逐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