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自适应模糊控制在电液速度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刘庆荣 邢科礼 温济全 来源:液压气动与密封 日期: 2020-01-22 人气:106
基于模糊控制器的一种解析结构本文利用了将模糊控制器与BP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BP算法完善经验规则构建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同时对BP算法的学习率也进行了模糊调节以加速收敛.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的控制电液速度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的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

作者: 马俊功 王世富 王占林 来源:液压与气动 日期: 2019-12-19 人气:131
液压马达速度伺服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等特性,而增益调度是解决非线性的一种方法,通过连续增益调度使系统控制参数达到全局优化,解决了一般增益调度参数只是局部优化的问题。试验研究表明,与单纯HD控制器相比。连续增益调度使系统动态性能和鲁棒性得到大幅提升,说明该方法对非线性系统大范围控制的有效性。

电液速度伺服RBF模糊自适应控制

作者: 罗智勇 万健如 李维平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19-11-07 人气:173
由于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文引入RBF(径向基函数)模糊自适应控制,利用RBF神经网络进行自学习、修改和完善模糊规则,改善其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即使对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也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电液速度伺服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

作者: 曾文火 邵福 来源:液压与气动 日期: 2019-09-12 人气:145
介绍一种对阀控马达电液速度伺服系统新的控制方法--伪微分反馈控制(Pseudo-Derivative-Feedback,简称PDF)算法.建立了由电液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数学模型,讨论了这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伺服系统中控制参数的确定给出了计算公式,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PDF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很强的负载能力以及优良的鲁棒性能.

变频电液速度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作者: 赵庆龙 鲍传余 王修宏 来源:煤矿机电 日期: 2019-09-12 人气:111
本文基于变频调速技术,构建了一个较合理的变频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并采取模糊控制算法进行试验,实现了快速维持负载突变时液压马达转速的稳定.

液压马达速度系统的增益调度控制

作者: 段锦良 马俊功 来源:仪器仪表学报 日期: 2019-08-27 人气:112
介绍了增益调度的原理及其应用,并针对液压马达速度伺服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插值增益调度的实现形式.试验研究表明,与单纯PID控制器相比,插值增益调度使系统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电液集成式液压提升机的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作者: 彭佑多 余兵 高光辉 刘繁茂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日期: 2019-08-07 人气:237
建立了电液集成式液压提升机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系统参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利用动态仿真软件Simulink建立了数学模型简化前后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仿真程序研究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据此进行了滞后校正,以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PID控制与单片机实现

作者: 王玉勤 王幼民 来源:机械工程师 日期: 2018-11-10 人气:9949
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PID控制与单片机实现
根据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确定其开环增益K,利用MATLAB/Simuiink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对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进行调节并仿真,得出最优参数。通过单片机实现其控制规律。

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增益调度控制

作者: 马俊功 王世富 王占林 来源:液压气动与密封 日期: 2018-11-10 人气:5302
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增益调度控制
0前言 对于动态特性随工作点而变化的过程,要求控制器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满足指定的性能指标。为了补偿过程参数变化与非线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针对过程的不同工作状态,将系统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点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在这些工作点采用合适的线性化设计方法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使闭环系统在各工作点的邻域内满足性能要求。在系统运行时,根据调度变量通过调度控制器增益使系统在不同的区域运行不同的控制律,以处理系统的非线性问题.这就是增益调度。增益调度控制器简单适用,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PID控制器在水平连铸设备电液速度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斌 原思聪 张会杰 张满意 潘宏洲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18-10-01 人气:2937
PID控制器在水平连铸设备电液速度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在分析连铸设备电液速度伺服系统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对基于NATLAB环境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做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其设计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仿真对加入PID控制器后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伺服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