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的讨论
杨光华教授[1]在贵刊 2008 年第 4 期发表了《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一文(以下简称“原文”),该文与《岩土工程学报》2006 年第 11 期发表的《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切线模量法》[2]一文以及《土木工程学报》2007 年第 5期发表的《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3]一
文等可能需商榷,现在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原文中的新方法指的是切线模量法和割线模量法,而这两个方法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以下称新方法为切线模量法。笔者的讨论稿[4]中明确提出,把切线模量法与弦线模量法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持力土层的切线模量不等于分层土的切线模量 ,就像持力土层的弦线模量不等于分层土的弦线模量一样,如持力土层的切线模量等于分层土的切线模量,则切线模量法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杨光华的答复是:当应用于分层总和法时,假设不同深度处的分层土的切线模量也采用以式(1)进行计算,只是此时的 p 为该分层土顶面处的竖向附加应力,而up 也是基础在该分层土顶面时对应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这很明确,分层土的切线模量计算公式是采用持力土层的切线模量计算公式,只是把基底附加压力代换为某一分层土顶面处的附加应力。这样形成的切线模量计算公式不可能是分层土的切线模量计算公式,而是某个持力土层的切线模量计算公式。
1 持力土层的切线模量问题
切线模量法假定地基土层载荷试验的沉降曲线为一双曲线,其方程为:
(1) 杨光华等[3]假定 s→∞,ub = 1/p,这表示 p-s 曲线的端点出现理想的塑性变形,但这并不符合实测的 p-s 曲线端点的情况,与我国一些城市的 p-s 曲线实例(见表 1)相比较,在极限荷载up 与其相应的极限变形us 的压力点,没有出现理想的塑性变形。尤其是武汉等地的硬塑粉质黏土,p1(地基的临塑荷载,或称地基的比例界限荷载)550 kPa,0E (变形模量) 为 46 MPa,p-s 曲线接近于直线,其端点斜率和切线模量是很大的。工程实例[3]中,up = 700 kPa,us =18 mm,0E = 73.8 MPa,属于硬土地基,p-s 曲线的端点斜率和切线模量jtE 也很大,即是在天津、上海等地的软土地基,p-s 曲线的端点斜率和切线模量也不为 0。
(2) 地基极限荷载up 的计算为何采用 Prandtl 公式,而不是采用其他公式?如 Hansen 公式等。天津《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指出,在 9 个极限荷载计算公式中,以 30 个载荷试验资料检验,只有 Hansen 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太沙基公式、Visec 公式和 Huifachen公式等,均偏大很多。如 Prandtl 公式计算值偏大,则jtE 计算值偏大。另一方面,c, 值在不同的分层土中变化范围是很大的,其取值将会直接影响极限荷载up 和jtE 的大小。据此,地基极限荷载up 和jtE 的确定,准确性较差,离散性较大。
相关文章
- 2022-08-18现场总线技术解析与其发展趋势
- 2023-02-22三级建模微型机电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法
- 2021-12-25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沿墙导航控制设计
- 2024-01-25秒表检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2024-01-19电子束吸收剂量标准液体化学剂量测量系统的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