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2DPSK低频感应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0 引言
感应通信是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低频载波调制、信号放大、功率放大后,在发射线圈产生一定的交变电流,利用交变的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产生的电场,从而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经滤波、解调、解码等信号处理环节后,就可在接收端准确接收发送的信息。本文研究与设计的低频感应通信系统是一个无线的数字通信系统,结合DPSK 数字通信原理,提出基于DSP 技术的软件无线电低频感应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 软件对该DPSK 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
1 低频感应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工作特性
1.1 感应通信的基本原理
感应通信是利用发射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产生变化磁场使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再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过程得到发射信号,从而实现了通信的目的。当类似巷道的场合中存在着金属导体(称为感应线),附近的发射机发射无线电信号时,发射机天线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在感应线周围产生信号场强,沿途的无线接收机天线可因感应而接收信号,经放大和处理,获得发射机发出的信息,完成通信过程,这就是感应通信的基本原理。
1.2 感应通信的工作特性
严格的感应通信理论是建立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础上。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在对宏观电磁现象的实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和推广而得到的。它揭示了电场与磁场之间、以及电磁场与电荷、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切宏观电磁现象所遵循的普遍规律。
设电磁波在无源,无界的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导电媒质中的传播常数为:
α 是说明每单位距离电磁波衰减的常数,称为衰减常数; β 表示每单位距离电磁波落后的相位,称为相位常数。
其中,ε 为媒质介电常数,σ 为媒质电导率,μ 为媒质磁导率,ω 为工作角频率。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良导体中,随着频率的增加衰减常数α 增大,电磁波的衰减增大。在感应通信中,工作频率越低,传输损耗越小,耦合损耗越大;工作频率越高,传输损耗越大、耦合损耗越小。实践证明有利于感应通信的工作频率为50~500 kHz。
2 2DPSK 低频感应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2.1 DPSK 通信系统组成原理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调制的主要方式有移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等三种方式,其中差分编码移相键控(DPSK)因其抗噪性能和频带利用率均优于ASK 和FSK,在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PSK 通信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调制、信道和解调三个部分。
相关文章
- 2022-07-29基于现场仪表通讯的集散控制系统在烧结自动配料中的应用
- 2024-06-06LBOⅠ类临界相位匹配内腔和频555nm激光器
- 2024-03-01钢圈反射式光栅信号的补偿
- 2024-07-24基于激光测距的大尺寸测量应用研究
- 2022-12-29采用PLC解决车辆分散驱动的同步控制问题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